实验中学
北师大实验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享有盛誉。
悠久的历史所沉淀的教育思想和文化对教师和学生起着重要的熏染和影响作用。“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教育价值观。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使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的、充分的发展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和教育追求。在实验中学,学生是学校生活的主动参与者,是学习生活的积极投入者,是校园文化的主动建设者。
注重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特色。注重品德培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认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学校的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
现代化教育是面向世界的教育,是和世界相通的教育,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学校教育中努力实践,使我们的师生具有一种开阔的视野和胸襟,一种善于沟通的放达与亲善,一种基于对本民族文化热爱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我们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使学生学会沟通与交流,从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教育是通向未来的桥梁,而把我们带往未来。亲爱的同学们,衷心的欢迎你们步入实验中学的行列,衷心的希望你们在实验中学的每一个日子都精彩而充实!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学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学校的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学校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北京师大女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闻名全国。著名的女科学家郝治纯(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原中科 院副院长)、陆士嘉、女新闻工作者浦熙修、陈柏生、女将军聂利、女画家肖淑芳等都先后从这里毕业。全国著名学者、 教育家马寅初、陈荩民、傅仲荪、程春台、闵嗣鹤,胡洁青等都先后在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关怀, 毛泽东曾为学校一个女学生的日记写过批示;刘少奇、陈云、李鹏、李岚清等为学校题词;邓颖超、彭真、贺龙、陈毅、聂荣臻。王震等先后来校指导工作或参加活动。1997年,建校八十周年,江泽民同志给学校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1984年学校率先在北京市进行课程改革,自编的语文“开明版”教材经国家教委审批后在全国使用。经市教委批准,从1995年起,高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结构为“必修+专修+选修+活动课”。通过专修课来实现“基础分流”,通过选修课与活动课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便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发展功能。1983年学校率先进行德育工作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1996年开始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以实验中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已建成中外合作学校“北京中加学校”、 民办公助初中校 “实验中学分校”、 企办公助、学校协办的“北潞园分校”。1993年起,国家教委决定在该校试办高中三年制全国招生的“全国理科实验班”。招生对象是各省市初中三年级数学、物理竞赛前十名。全国理科实验班重点探索理科有特长学生的培养规律及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学生毕业后全部保送进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学习。学生竞赛成绩突出,参加国际、国内竞赛64项,共有1158人获奖,其中13人获国际奖,94人获全国奖,1054人获北京市奖。1994年被北京市批准为高中免会考学校(全市仅批准该校及北京四中两所学校)。“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让学主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人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学校的教育追求。学校在历届高考中都取得优异成绩。本科升学率均为100%,每年重点大学上线率均在95%以上,其中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人数约占26%以上,每年向十余所大学保送优秀主10余名。学校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先进学校。
执着的事业追求,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传统。学校中青年教师占63.2%。 30余位教师担任市、区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会负责人;近几年又承担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七项,写出专著或学科教育著作近百本,发行全国,有较大的影响。撰写论文近千篇,其中数百余篇发表在全国或市级刊物上。 在西城区教育系统优秀论文评比中,学校教师论文获奖数名列前茅。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校。
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学校还是北京市女排高水平运动队和田径传统校。学校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了 “必修+专修”的体育教学模式。多次被评为传统项目先进校和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2000年学校获健康促进校金牌。 学校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宾客,进行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联合国秘 书长安南夫人等曾先后到校参观、交流。十几年来,先后共有230余名教师、 200余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进行考察、进修,并与香港汉基国际学校、美国明敦等学校建立互访交流校。学校多次被评为西城区外事先进单位。
严谨、和谐、开放是实验中学的特点,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名校,在新时期要抓住机遇,在改革中 寻求发展,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规律、结构、质量、效益统一协调的学校总体发展格局。
天津市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是一所具有80余年历史的老校。创建于1923年,前身是天津市工商学院附属中
学。是由法国天主教耶稣教会开办的。学校曾用名为工商学院附中、津沽大学附中、天津师大附中、六十中学(十一中学)、平山道中学等。1981年改名为天津实验中学,是天津市教育局第一批直属重点中学。原校址在河西区马场道(现外语学院处),现址在天津市河西区平山道1号,是1954年迁入的。
学校坐落在天津市环境最好的文化区内,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十余所高等学府在其附近。学校占地约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300平方米。有两座教学楼,两座实验楼(其中一座为逸夫科学楼),一座办公楼,还有阶梯教室、食堂、学生宿舍、校办工厂、礼堂等附属设施。教学设施中除理、化、生实验室外,还有由香港美孚石油有限公司捐资装备的“多媒 体微机实验室”,另有多功能教学实验室、演播室、语音室、计算机房及音乐、美术、英文打字、无线电、工艺、地理、现代科技、劳技教育等各种专用教室等二十余间。有图书馆、教师阅览室、资料室并藏书7万余册。体育设施有300米环形田径跑道一个,周围看台可容1500余人,中型足球场一个,排球场两个,还有健身房,艺体形体训练房等。学校还设有“国际部”,有全球认证的IB文凭,可直升DP(免中考),是全球学费最便宜的IB教育机构,吸收外籍及港、澳、台胞子女入学,可住宿。国际部学生每学期都有一次主题活动,并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多次赴国外教育学习。
学校现有教学班54个,在校学生2800余人,教职工203人,其中特级教师8人,高级教师52人,中级教师77人,中高级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69%。有一位现任教师获得国务院颁发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誉证书。
1985年以来,随着三个总体发展规划的制订,学校进入了全面发展垢新时期。经过十年努力,1996年学校已基本上实现了“把学校建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一流的、有特色的重点校、实验校、示范校”的总体奋斗目标。
十年来,天津实验中学继承和发扬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实事求是”为校训,在“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八字建校精神鼓舞下,凝聚了全校三千名师生员工的共同智慧,建立起“尊师、爱校、勤学、守纪”的优良校风,“敬业、爱生、严谨、探求”的教风和“勤学、善问、博闻、务实”的学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整体基本素质的提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日益享誉津门。
天津实验中学的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办学模式的构建上: 在整体素质教育中——建立差异性教育与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相结合为特点的整体素质教育模式; 在学科教学中——建立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和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相结合为特点的学科教育模式;在心理发展教育中——建立全方位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教育与个别辅导心理治疗相结合为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教育科研中——建立重点课题与一般课题相结合,骨干队伍与全员参与相结合为特点的教育科研模式。办学特色是学校长期形成的学校风格,是全校教师与学生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实验中学在长期的教育改革实践中经探索总结了以上几方面的办学特色,它体现了实验中学教育的改革的时代性、整体性和传统性,是实验中学办学活力的激发点、素质教育的推进点、教育质量的增长点、教学改革的突破点。以上几方面的办学特色的形成,必将为实验中学未来的整体素质发展提供一个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结构模式。
实验中学学校始终坚持进行教改实验,是天津教科院的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始终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多年来升学率100%,一次上线率居于全市前三名的行列。学科竞赛初、高中各科获奖人数均在全市名列前茅。
上海市实验学校前身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改革实验班",1986年学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成立,1987年江泽民同志亲自参加学校落成典礼并题写校名,同时参加落成典礼的还有陈铁迪、谢丽娟和王生洪等市领导。1993年,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同志在上海市教育局局长袁采陪同下,前来学校调研。1994年高教局局长徐匡迪视察学校情况。1995年成为上海市教委直接领导的一所市重点学校。上海市实验学校是一所集教育科研于一体的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学校。
上海市实验学校第一任校长是恽昭世教授。她曾担任上海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全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第二任校长张民选教授是香港大学博士、上海师大副校长、英国牛津大学特邀编审。现任校长李酉亭教授是上海师大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实验学校名誉校长舒文,原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实验学校顾问吕型伟,原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全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教育家。
学校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浦东校区:学校本部中学部组成。学校占地面积4O亩左方。学校共有 20个教学班:其中,中一-中三年级共10个教学班;高一至高三年级共10个班级。学校提供宿舍为学生寄宿。
田林校区:小学一部1一6年级,每个年级二个教学班,共12个教学班,验收合格者进入本校中学部继续学习;
其他教学点(协议办学):明珠小学教学点、南汇教学点等,验收合格者进入本校中学部继续学习;
上海市实验学校正以教育科学研究为特色,探究办学规律,为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争创上海市示范性、实验性学校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学校通过对学制、课程、教材、教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整体改革,早期开发儿童智慧潜能,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精致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优秀
中学毕业生,从而使学生在十六岁左右考入大学,在二十来岁就能进入创造发明最佳期。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观念和持续发展能力。
1.学制:
学校的基本学制为小学初中高中十年一贯制。同时学校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节奏和水平,因材施教,采用弹性学制。即大部分学生实行十年一贯制,少部分学生可以用不到十年或超过十年时间完成基础教育。
2.课程和教材:
1)小学语文-采用双脑识字;
2)实验数学-注重数学分支学科渗透和数学思想方法训练;
3)基础英语-使用英国牛津教材;
4)初中的科技教育、文科交汇、艺校科校、综合课程等已形成特色系列;
5)高中的选修课、研究性模块课程(1996年已经开设)、综合能力测评、社会考察 等已全面铺开;
6)学校按学习能力大纲要求开设系列化课程。
7)人民教育出版社正陆续出版实验学校自编的试验教材(目前已出版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
3.专家治学:
上海市实验学校自办学以来,一直与上海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组成联合体,现在,学校又和上海师大中小学教育实验研究所组合成新的联合体。学校还聘用多名教授作为兼职顾问。学校的前任校长和现任校长都是上海师大教育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经验。
4.师资精良:
上海市实验学校有一支经验丰富、学识水平高的学者型教师队伍,高级教师约占全校教师的40%以上,近年来又吸收了多名硕士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使教师的学历层次又有了很大提高。由于学校有先进的科研思想引导,有完善的实验教材,有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这些因素用力地保障了学生潜能的早期开发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5.小班化教学:
上海市实验学校早在8O年代中期就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班额控制在3O-36人。为了适应21世纪教育需要,学校将进一步减少班额数。
6.选课学分制: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在中学学段实行学分制。每个学生除了必须学习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和体育五门公共课程外,可以根据自己文化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因素选修不同课程。
7.计算机网络:
学校于1998年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计算机课程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学校己部分实现了教学、管理智能化,并且己开发部分语文、数学、外语电子课本,部分学科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图书馆电于阅览室对学生开放。
山东省冠县实验中学创建于1996年,是由国家财政部援建的一所县直初中。占地75亩,校舍总面积1.71万平方米。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06人;在编教职工142人,其中专任教师124人,本科以上学历98人,专科学历41人,高级教师18人,一级教师98人,任课教师平均年龄36岁,业务精、能力强、整体素质高。
学校建设之初即按国家I类标准配置了两套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98年在全县率先建成了微机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目前已建成有160台微机的百兆校园网、32个多媒体教室,实现了班班多媒体,开通了校园广播系统。音像备课室、图书室、阅览室、语音室、舞蹈室及音乐、美术、书法教室及劳技教室齐全,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走在全市的前列。
学校始终把教育质量视为生命线,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连年被评为县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荣获县级普通话校园语言示范校、县级文明单位,聊城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聊城市规范化学校、聊城市教学示范学校,聊城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