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杨


植物名称:小叶杨
别 名:南京白杨
拉丁文名:Populus simonii Carr.
科 属:为杨柳科、杨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5m,树冠长卵圆形,干皮幼时灰绿、光滑,老时暗灰、纵裂。小枝红褐或黄褐色,具棱,叶菱状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缘具细纯锯齿,长3-12cm,宽2-8.5cm,两面光滑无毛,叶表绿色,叶背苍绿色,叶脉和叶柄均带绿色,雌雄异株,雌雄花均为柔荑花序,蒴果无毛,2-3瓣裂,种子小,有毛,先叶开放,花期4月,果熟4月。
产地分布:为中国原产树种。华北各地常见分布,以黄河中下游地区分布最为集中。多生长于溪河两侧的河滩沙地。
生态习性:为暖温带树种。喜光,喜湿,耐瘠薄,耐干旱,也较耐寒,适应性强,山沟、河滩、平原、阶地以及短期积水地带均可生长。生长迅速,萌芽力强,但寿命较短。
园林用途:树形美观,叶片秀丽,生长快速,适应性强,是水湿地带四旁绿化的良好。但寿命较短,一般30年即转入衰老阶段。
其他价值:木材轻软,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可供建筑、家具、造纸、火柴等用途使用。
繁殖与栽培:扦插繁育为主,也可播种育苗,扦插易成活,枝插、干插均可。栽培无特殊要求。常有叶锈病、褐斑病及杨天社蛾、大透翅蛾[、黄斑星天牛等病虫危害,应注意及早防治。
变种及变型:
1.菱叶小叶杨(var.rhomifolia Kitag.):叶形较小,叶片窄菱形,先端渐尖,叶片清秀。
2.塔形小叶杨(f.fastigiata Schneid.):树冠塔形,侧枝及小枝直上生长,冠形美丽。
药理作用:
1.对悯血管系统的作用,杨芽脂为小叶白杨冬芽中提了的混合树脂,杨芽脂湿悬液每日以1g/kg给大鼠灌胃给药,连续4天,结果表明对正常大鼠心率和心电图波形均无明显改变,但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杨芽脂提取物的水溶液能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支国脉收缩,促进微循环障碍后血流和微循环的恢复。能增加正常豚鼠和使用垂体后叶毒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血流量。杨芽脂混悬液1.5g/(kg·d)灌胃,连续给药3天,能明显降低家兔血细胞比容、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沉降离,增加血浆复钙时间和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使家免血液的“浓”、“粘”、“凝”、“聚”性下降。
2.抗炎镇痛作用,抗炎实验表明:杨芽脂湿悬液灌胃给药,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熟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抑制大鼠实验性腹膜炎的炎症渗出,亦可使大鼠琼脂性破肤炎症和足趾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且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长也有抑制作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证明:杨芽脂混悬液小鼠灌胃给药具有较为显著的镇痛作用,而且维持时间较长。
3。毒性,杨芽脂湿悬液24小时内给小鼠灌办给药3次,每次25g/kg。小鼠在给药后自学成才动减少卧伏不动不食,24-48小时后恢复正常,给药后7天未见死亡,表明杨芽脂毒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