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远
杨靖远(1902年——1938年)满族, 原名赵荣山,又名赵先周,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街人。17岁时,考入中医专科学校,三年业满,即在沈阳、锦州一带行医,后到沈阳兵工厂做工,秘密参加了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东北抗日自治联军。一日,与其他同志乘敌不意,在沈阳打死数名日本兵,即偕夫人陈华英乘车入关。到北平后,与党组织接上关系,任华北各界救国会执行委员,常与朱瑞等人在香山召开秘密会议,在平、津地区进行革命活动。1938年4月5日,受党组织派遣,到冀鲁边区领导抗日斗争,任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副司令员。他坚决遵照党的指示,深入动员群众,发展地方武装,正确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收编地方倾向抗日的杂牌武装,狠狠打击那些顽固派。同年秋,任冀南第六专署专员,积极组织建立抗日民主地方政权。他经常率领部队在庆云一带活动。1938年,三刘(刘延臣、刘佩臣、刘景良)围攻庆云城,刘景良的部队到板营、大刘等村,他率部队迅速包围,猛烈攻击,打得敌人懵头转向,并在赵家桥设伏,使逃敌遭到了沉重打击。清明节之夜,他亲自组织40余名精干的手枪队员夜袭纪王桥,直捣刘景良的司令部,活捉了刘景良的参谋长,消灭敌人200多名。他身先士卒,深受战士们爱戴,在一次战斗中因高血压晕倒,苏醒后再战,实在支持不住了,才由同志们用担架抬着,仍指挥战斗。为了扩大抗日武装,不避艰险,或打或谈,想方设法收编地主、土匪和国民党武装。他深入虎穴,到盐山县四区大赵村与反动地主武装头子孙仲文谈判,劝其率部反正,共同抗日。孙仲文死心塌地与人民为敌,在第三次谈判中,企图搞暗杀。他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安然脱险。1938年秋任冀南区第六专署专员,兼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1938年10月下旬,他指挥部队攻打孙仲文的老巢大赵村,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1938年12月14日壮烈牺牲。他牺牲后,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肖华亲笔为他题写了“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建国未艾空对鬲水吊英魂”的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