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子
历史最早的恐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公子”: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赵平原君赵胜和魏信陵君无忌。
唐代有四人在历史上被称为“四公子”,他们是:周曾、王玢、姚憺和韦清,这四位是淮西节度使李希烈部下,希烈反叛时(公元784年)谋袭希烈不遂,周、王、姚被杀,因此《新唐书·忠义传》给他们留了一席之地。
明末党社运动中风云人物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和侯方域四人也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四公子”。
清季政界、文坛翘楚吴保初、谭嗣同、陈三立和丁惠康四人也被称为“四公子”,但知道的人不多。
民国初年,称作“四公子”的有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卢永祥之子卢小嘉、张謇之子张孝若、袁世凯之子袁克文(号寒云)。
之后,又有段祺瑞之子段宏纲、张镇芳之子张伯驹、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廖仲恺之子廖承志被称为“四公子”,这在民国时也挺有名。
现在,沈君山与连战、钱复、陈履安并称台湾“四公子”(当然是年轻的时候)
欢迎大家,请知道更多的补充,编辑。
还有一个民国四公子说法: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棋瑞之子段宏业和当时浙江督军卢水祥之子卢筱嘉。
陈三立,他是清末诗文宗伯和“同光体”的领袖人物,列为“海内三陈”之一。后来清廷开复他原职,他却拒辞不就,晚年在北京拒绝日伪拉拢,以 80高龄绝食而死,其爱国气节颇为时人所钦佩。他的两个儿子陈师曾、陈寅恪,一为大画家,一为历史学家,也是极有名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