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菌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文学名:梭菌属

拉丁学名:(Clostridium Prazmowski,1880)

形态描述:细胞杆状,0.3~2.0μm×1.5~2.0μm,常排列成对或短链,圆的或渐尖的末端。通常多形态,幼龄时革兰氏常呈阳性,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椭圆或球形孢囊膨大。大多数种为化能异养菌;有的化能自养菌或无机化能营养。可以水解糖、蛋白质,或两者都无或两者皆有。它们通常从糖或蛋白胨产生混合的有机酸和醇类。不还原硫酸盐。接触酶通常阴性,专性厌氧,如在空气中生长也是极弱,生孢被抑制。它们的代谢极富多样性,最适温度10~65℃。广泛分布在环境中,许多种可产生外毒素,有的对动物有毒,由于伤口感染或吸收毒素。

模式种: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解释二:一属产芽孢、一般为专性厌氧、多数借周生鞭毛运动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因其芽孢直径较大,常使细胞中间膨大呈梭状,故名。细胞大小约0.3μm×1.9μm~2μm×10μm。不能还原硫酸盐。多数过氧化氢酶阴性。化能异养,营养要求较高。一般营发酵性代谢。G+Cmol%值为22~55。广泛地分布于土壤、污泥、人和动物的肠道等处。

模式种为丁酸梭菌(C.butyricum)。有许多致病菌,如破伤风梭菌(C.tetani)、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和肉毒梭菌(C.botulinum)等。丙酮丁醇梭菌(C.acetobutylicum)等是重要的工业发酵菌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