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

1.道义;情理。谢灵运《述祖德诗》:“拯溺由道情。”
2.修道者超凡脱俗的情操。
3.指修道者的情谊。
4.曲艺的一种,用渔鼓和简板伴奏。原为道士演唱的道教故事的曲子,后来用一般民间故事做题材。
道情,源于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为诗赞体。宋代后吸收词牌、曲牌,衍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又称道歌。用渔鼓、简板伴奏,与鼓子词相类似。之后,道情中的诗赞体一支主要流行于南方,为曲白相间的说唱道情;曲牌体的一支流行于北方,并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发展为戏曲道情,以〔耍孩儿〕、〔皂罗袍〕、〔清江引〕为主要唱腔,采用了秦腔及梆子的锣鼓、唱腔,逐步形成了各地的道情戏。内容有升仙道化戏、修贤劝善戏、民间生活小戏、历史故事和传奇公案戏4类。有的地方称渔鼓或竹琴。
在陕西有关中道情,是陕西的皮影戏剧种,分东路调和西路调。前者流行于黄河两岸,后者流行于陕北及内蒙古等地。在不同地区又形成了“北方道情”、“商洛道情”、“安康道情”及“西凉调”等分支剧种。其唱腔特点凡至落音拖腔的地方,众人相和,以增强气氛。剧目约有二百多个,均属老艺人口传,其中若干剧目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道情是渔鼓的前身,“道情”又名“黄冠体”(黄冠可能是指道人的装束),是道家所唱的道家的情事,神游广漠、寄情太虚,有餐露服曰之思,名曰道情。唐代可能已经有了道曲,渔鼓简板则始于宋朝,虽然道情出现的早,但是流传下来的作品却不多见,现在能看到的仅有本篇郑板桥的道情十段(一般演唱仅收录以上五段。)及徐大椿的回溪道情。此一曲种已经没落以至于将要绝迹,民国以来并没有留下来可供学习的资料,这门艺术已经是后继无人了。
清人郑板桥《道情》:
一、开场白:
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自家板桥道人是也,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消除烦恼。每到青山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事业,措大生涯,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二、唱辞五段:
(1)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清波远, 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2)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3)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茫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4)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5)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三、收场白:
风流世家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关于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
道情艺术的历史比较悠久,流传区域也比较广阔。它属道教声腔艺术,源于唐朝道教经韵。最初的道清称道歌,是传道者宣传教义及募捐化缘的工具。唐朝段常著《续仙传》书曾经记载:“蓝采和手持拍板(简板)唱踏歌行乞于市。”这便是道情的最初形式。在中唐时期,玄宗皇帝李隆基十分崇信道教,并将它奉为国教,甚至还与老子李耳续起家谱,称之为祖上。他手下的重臣贺知章、韦韬等人都是著名道士,就连他的宠妃杨玉环也被封为“太真”道士。当时道教广为流传,传教道士云游天下,到全国各地传道时皆唱道情,道情之影响和活动范围达到顶峰。因此,我国大约有二十个省流传有道情艺术。湖广称为“渔鼓”,又有“湖北渔鼓”、“桂林渔鼓”、“四川竹琴”之别;山西则有“临县道情”、“离石道情”、“洪洞道情”、“永济道情”、“阳城道情”、“长子道情”、“晋北道情”等十来种道情;“晋北道情”还分为“右玉道情”、“神池道情”、“大同道情”三大派系。
道情最初只是说唱形式,在清朝以前基本上没有职业班社,艺人们多是在逢年过节酬神献艺,平日则是从事农业或其他职业。到了民国初年,据传有一个“武为周道情班”为晋北一带最早的职业班社。班主武为周是应县人,以领戏班为职业,他在村里集聚了二十多个艺人经常在大同、怀仁、山阴、应县、浑源一带演出,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解放后,右玉县建立了专业道情剧团,1982年雁北戏校道情中专班毕业,集体分配到右玉县,组建了右玉县道情剧团。
道情音乐比较丰富,据传说原有七十二个套曲和一百来种曲调,现在只能够收集起十三种套曲和九十六种曲调,其唱腔为联曲体。它是利用诸宫调的某些曲子互相联缀起来,组成有层次的大型唱段。每种套曲又有“正、反、平、苦、抢、紧”六种不同的曲子,唱腔是根据需要来临时组合的。例如:“耍孩儿”的结构就包括“正耍孩儿”、“反耍孩儿”、“平耍孩儿”、“苦耍孩儿”、“抢耍孩儿”、“紧要孩儿”六个曲子。这“正、反、平、苦、抢、紧”各有不同内容:“正”表示用正调演唱,一般用正调演唱的曲调为“商”字调;“反”表示用反调演唱,一般用反调演唱的曲调为“徽”字调;“平”表示一般正常的情绪,“苦”表示愁苦、凄凉的情绪,二者皆用正调演唱;“紧”表示唱腔结构紧凑,“抢”表示唱腔结构喜悦、轻快、类似“抢”一般地速度。另外,道情又巧妙地借鉴了“晋剧”中的“介板”、“流水”、“滚白”以及昆曲唱腔,弥补了本身的不足。音乐伴奏中的“渔鼓”为道情特定乐器,其文武场乐器与梆子剧种大致相同。
传统戏代表剧目有:“韩湘子出家”、“张良辞朝”、“庄周梦”、“曹庄杀狗”、“郭巨埋儿”、“王祥卧鱼”、“老少换妻”、“打碗罐”等八十多个剧目。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7年6月8日,山西省临县道情剧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