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寺
法喜寺又名上天竺寺,俗称上天竺,离中天竺约1千米。该寺创建于五代吴越王时(907—960年),原名天竺看经院。清代乾隆时改名为“法喜寺”。为天竺三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建筑雄伟,布局庄严。寺内殿堂很多,除大殿外,有肃仪亭、夜讲堂、白云堂、两峰堂、雪坡轩等。寺四周有白云峰、白云泉、乳窦峰、乳窦泉等名胜。白云峰的白云茶曾是南宋岁贡的西湖名茶。宋元佑中,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府,曾数次来游,留下《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等诗篇。宋朱熹、吕祖谦、戴复古,元赵孟頫、倪瓒等均有游上天竺诗。宋代抗金英雄岳飞的《归赴行在过上天竺寺偶题》诗篇更是气壮山河,令人感奋。 现寺中有大殿和斋、客堂等辅助用房,铸5吨半重的大铜钟,并在重建天王殿和后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