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堂

1、解放军少将【题图】(1911—1983)湖北天门人。1930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三军(原红二军团)第七师战士、班长,排长,教导团排长。参加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和转战湘鄂边。1934年冬任红六军团特务团五连连长。1936年任第十六师四十六团三营营长。参加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多次反“围剿”作战。11月随军长征。1936年秋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参谋长,10月到达甘肃会师。1937年1月任红六军团特务团团长。后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营长、大队长兼教育处处长,胶东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任胶东军区西海(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第五旅旅长。率部参加巩固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一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南京军区防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军管会主任,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副组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中共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1983年11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2、地理学家陈华堂1930年8月生,广东郁南人,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广泛考察研究了华南地区地貌,发现广西灵山县"灵山人"头盖骨化石,广东雷南县(现雷州市)、海南乐东县古海蚀遗迹,探明广东连县白家城宝塔岩洞穴。参加中国1:100万地貌图编制理论与方法研究。获中科院、省农业区划委员会等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主编出版专著《广东山区地貌》,参编出版《广东山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华南第四纪滨海砂矿》、《罗开富地理研究论文集》等书。发表有关华南地区海蚀地貌、琼雷地区玻璃陨石、喀斯特地貌、农业地貌区划、地貌开发利用及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论文及考察报告近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