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越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人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人员、中国书画鉴定研究室主任,1957年出生,北京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助教研修班。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华社、新华书画院特聘画师。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从事美术研究工作。多次率团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
杨越擅长画花鸟画,尤以水墨小鸭见长。作品《春江水暖》被中南海收藏,《春晓》被加拿大,多伦多大人物画廊收藏。
1995年主编学术刊物《中国书画鉴定作品选》
1996年发表文章《书画鉴定的几个误区》
1998年主编大型工具书《中国现当代书画名家印款》
2002年发表文章《黄胃作品识鉴》
2003年发表文章《关于建立艺术品鉴定科学体系的思考》
2003年发表文章《时代的旗手——论中国人物画》
2003年发表文章《中国第一大鉴定家还没出生呢——记徐邦达》
2003年发表文章《王朝闻治学风范》
2004年发表文章《书画市场应有的精品意识》
2004年发表文章《艺术品拍卖行的重要作用》
2004年发表文章《侯宝林大师题画记》
2004年发表文章《何海霞的闲章“何时了”及斋号“晚晴斋”》
2004年发表文章《新病梅馆记》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男,1960年12月出生,山东省乳山人。1978年入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1982年在山东省美术馆工作,任创作部副主任。1992年到青岛画院工作,任创作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应聘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客座教授。1999年到青岛美术馆工作,任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1998年至1999年应邀赴美国西北美术学院做访问学者。2001年9月到青岛大学美术学院任副院长。
主要社会职务有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西北版画家协会会员、青岛美术家协会主席、青岛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八届政协委员、青岛市青年联合会委员、青岛市专家协会会员、第六届、第七届青联委员,获“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青岛市拔尖人才”等光荣称号。
1991年作品《静物》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1992年作品《深秋》获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1993年作品《深秋》获“北京—台北”当代版画展杰出奖,1994年作品《记忆》参加日本高知国际版画展,1995年作品《流逝的记忆》获西班牙第四届国际版画展委员会奖,1998年作品《漂浮之二》参加日本扎幌国际版画展,1999年获“80—90年代”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2001年作品《三只鸟》获第七届全国版画“三版”展银奖,作品《航海日记》参加澳门国际版画邀请展。2004年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作品被美国波特兰艺术博物馆、美国戈登版画艺术中心、日本高知美术馆、美国西北美术学院、上海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青岛美术馆以及巴西、法国、韩国、日本、美国私人等收藏。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男,满族,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64年生于新疆阿勒泰。1985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92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艺术中心至今。1996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学历班。1999年 参加第四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获铜奖2001年参加北京市建国五十周年美术大展,获金奖
1999年 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银奖接受日本放送协会(NHK)纪实节目特集的专题采访,获奖作品参加日本六个城市的巡回展。作品先后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书画艺术》,《中国美术报》等权威报刊。作品被列入第九届美展国画集,第九届美展获奖集,中国第四届工笔画大展获奖精品集,中国最新工笔画佳作集。2003年获梁希文学艺术奖。2004年参加中日法美术大展。
2003年 参加第二届中国画大展
2004年 参加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获铜奖
2004年 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作品被浙江美术馆收藏
2004年 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获金奖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2004年受中国美术家协会委派,参加赴匈牙利国际艺术家沙龙艺术交流活动
作品多为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台湾等海外收藏家所收藏。
辽宁律师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律师,辽宁万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副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辽宁律师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一九九四年起从事律师工作,自执业以来,秉承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律师执业理念,以一个法律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专业的服务技能,不遗余力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利和正当诉求。以高效、优质、专业为服务理念,凭借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办案经验,娴熟的办案技巧,以最专业的水准、最专心的态度,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法律服务。以眼光敏锐、观点鲜明、思维缜密、机敏雄辩见长,其准确鲜明的法律观点,简练精辟的法律语言,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历史人物(1622———1691年):原名杨春华,字友声,号安成。浙江绍兴人。“杨越”是他在流徙宁古塔后改的名字,以示怀念浙东故乡。
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抗清部队撤离浙东后,清朝廷制造了“通海逆案”,杨越因探狱以解友难,被遣戍宁古塔。
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十一日,杨越同妻子范氏告别老母和两个幼子杨宾、杨宝,赴宁古塔戍所。对于塞外荒凉诡异的景象,同路的难友中有的人吓得面目失色甚或大声恸哭,而杨越却神色自若。
到戍所后,康熙三年(1664年),因沙俄入侵黑龙江,杨越在这年的二月被征编入伍,充当水兵。兵役结束后,他见当地土著旗人主要从事渔猎,而“耕者绝少”,于是首倡“满汉人耕与贾”。
杨越一面传播汉族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一面将自己所携带的布匹等拿来与当地居民交换鱼皮等物品,使之知道市集交换的方法、知识。他还教土著民族以造屋取暖之术(火炕);同时教以《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儒家经典,传播中原文化。后又弃文经商,成为宁古塔一带之巨贾。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杨越,女,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1965年10

月生,云南人。于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获学士学位。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3医院,于1993年转业到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至今。主要从事乳腺疾病的研究和诊治工作。曾到上海肿瘤医院乳腺科;上海九院乳腺整形;山东肿瘤医院乳腺科进修学习,对乳腺癌的诊治;对乳腺肿瘤的微创治疗;乳腺整形等有一定的造诣。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教师江西赣州人,1980年毕业于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原江西省文艺学校)舞蹈系。1980年7月参加工作。 1987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教育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4年,创作节目《追逐》获“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教学剧目奖;《春之声》获北京市庆祝建国45周年文艺作品征集专业组展赛二等奖。1995年为文化部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创作舞蹈《迎春》。 1999年创作独舞《舞者》获北京市第四届舞蹈创作比赛专业创作二等奖,曾荣获胡楚南“奖教金”。2003年赴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芭蕾舞编导理论教育系研修一年。
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小学教师中共党员,现任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小学数学教师兼六年级班主任。河南省优秀辅导员、开封市骨干教师、开封市先进教师、开封市青年新秀、开封市鼓楼区文明教师、开封市区学科带头人。从教十年来,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省、市示范课、优质课获得者,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