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镇
1、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Springs town Qingbaiji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一、历史沿革
清泉镇城镇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俗称廖家场,民国初称太平镇,1981年后以更名为清泉镇。
二、区位及交通状况
清泉镇是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域南部的一个中心城镇,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四川省120个重点省级试点小城镇之一。 清泉镇位于成都平原东部边缘,处于成都市总体规划都市区范围内(东五环),属全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副中心、成都市的“世外桃源”。西距成都18.4公里,北距区政府所在地大弯镇21.2公里,南距龙泉国家级生态农业开发区17.5公里,东距金堂县城赵镇 12公里。成赵路(市道)穿城而过,另有城太路,清石路、清云路、清人路等多条县级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特别是成南路高速公路在镇内设有一座互通式立交桥,青白江、金堂、龙泉等地车辆均可从此出入高速路,使清泉镇成为区域交通的枢纽。09年将建成清泉大道,拉近清泉镇与青白江区的距离。成都市有4条已建成或即将建设的高速公路在清泉设口,分别是成南高速、成南(成都至南部县)高速、成都市第二绕城高速、成都

市第二机场高速,届时清泉镇将成为成都东部的交通枢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措施
清泉镇将继续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立足“果蔬禽木、加工商贸、休闲旅游”十二字产业发展方针,抓住“加快毗河以南地区发展、重点镇建设、试验区建设、灾后重建、扩大内需”五大机遇,紧紧抓住统筹城乡工作这一重点,围绕城镇管理与新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产权融资和市场体制改革等三大任务,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六个一体化”,努力建设青白江副中心、东山生态宜居新城。
2、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镇政府驻清泉,人口204090人,面积259.5平方千米。辖15个居委会、82个村委会:胡家坪、十月、凤栖山、四口塘、关帝庙、宪司坳、莲花池、环城、白果树、道人桥、青云、云路口、翟港、南岳庙、胡弄、十月、罗桥、朱林铺、东门河、张家坪、马畈、龚铺、飞虎山、白果树、香铺河、袁畈、余堰、菱角塘、翟铺、象鼻咀、夏凉、桃树窝、花凉亭、望花山、小
仙庙、十榨、环城、金宝山、斗咀港、壕子地、阎河、钱家河、麻元、大仙庙、赤土坡、田桥、龙井、土桥畈、九龙寨、鱼塘角、郑铺、学庵、王家岩、人形地、抱儿石、马铺、火山、滴水岩、南岳庙、洪家冲、洪山、麻桥、易河口、拔炉山、金盆地、翟港、关山、角儿岭、王家河、云路口、芦河、花瓶、张坳口、驼背柳、道人桥、官湖、神山、李堰、红石磙、河东街、、月山、窑湖、方家塘、朴树坳、三台山、华湾、胡弄、杨树沟、黑鹿坳、游家冲、宝塔、新铺、许畈、蔡铺、天鹅、黄坳、桂桥。
清泉镇地处鄂东中部,长江中游北岸,浠水县城所在地,版图面积258平方公里,人口23万。该县境内长江水道47.5公里,有深水码头3座,其中5000吨级深水码头1座,可通江达海;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正在设计建设的阿深、合武高速公路横贯其间。该镇距京珠高速公路入口20公里,至武汉天河、九江国际机场均在100公里左右,到北京、上海、广州朝发夕至,半径300公里范围内的省会城市有武汉、合肥、南京、南昌、长沙等,是鄂、皖、赣、湘、苏的通商枢纽,市场空间广阔
3、湖南省桂东县清泉镇一、基本情况
清泉镇位于湖南省桂东县东北部,井冈山南端。西与桥头乡相连,东南北面与江

西省遂川县接壤。辖同罗、下丹、中坑、里地、大地、秋坪、庄川7个行政村(其中畲族民族村1个)1个社区,73个村民小组,共2478户, 1.0325万人。总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98亩,林地6.66万亩,属山区镇。主要河流泉江是鄱阳湖的主要源头支流。境内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盛产的玲珑茶和朝贡金桔享誉全国,素有茶叶之乡、金桔之乡的美称。2006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444万元,农业产值1720万元,工业产值2895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829万元,完成财税任务83.6万元,人平纯收入1310元。
二、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
清泉镇交通便利,境内有下丹至大汾、下丹至黄坑、下丹至七岭3条省际公路,形成了以省际公路为中心,县乡路、乡村路为支线的交通网络,境内县乡公路全部进行了硬化。镇驻地有汽车客运站,距106国道37KM,距井冈山机场80 KM,到遂川上高速仅需2小时,至广州7小时。全镇现有移动基站3座,网吧2个,移动网络和有线电话网络覆盖各村。邮政、金融、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达。
三、自然资源
清泉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稀土、钾长石、高岭土、萤石、石英石、钠长石、钨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稀土、高岭土、萤石储量大,已探明高岭土矿点面积2平方公里储量500余万吨,稀土储藏面积42平方公里,价值无法估量。萤石10万余吨,这些矿种纯度高,品质好,极具开发价值。全镇水利资源丰富,水能蓄量1万千瓦,现有电站6座,装机容量5000千瓦。全镇木材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5%,杉木蓄材量30万立方米,楠竹蓄材量16余万根。
四、人文环境
清泉镇1953年5月划归江西省管辖,1957年9月重归湖南管辖。因此镇内村民即讲“桂东话”又讲“客家话”。湘赣两省民俗兼顾,加上汉、畲两族混居,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俗风情。清泉镇人杰地灵,是红色革命摇篮井冈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有古老仙仙女下凡、猴金石石猴成精的古老神话,又有心灵手巧的人民独创的玲珑茶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桂东的北大门,是投资兴业,旅游观光的理想场所。
五、产业项目
茶叶和金桔是清泉镇的两大农业支柱产业。自80年代起,历经20多年的摸索和奋斗,玲珑牌茶叶和朝贡金桔两大品牌已享誉全国。全镇茶叶种植面积5700多亩,采摘面积5500亩,年产茶110吨,产值880万元。种植金桔5500亩,年产桔4000吨,产值400万元。目前正在筹措资金组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集团公司。今年该镇又发展了一个400亩的蔬菜基地,全镇农业产业化步伐逐步加快。清泉镇境内水能资源、木材资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该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企业。有电站6座,木材加工厂1个,根雕厂1个,铁合金冶炼厂2座,采矿企业3家。现又勘测到储量大、品质好的稀土、萤石、高岭土和小储量钨4种新矿,有多家大公司争先前来投资办厂,矿产业又将成为该镇一大新亮点。
六、荣誉称号
清泉镇领导班子近3年连续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领导班子”,全县综合考核中,该镇2004年和2005年被评为“二等奖”,2006年被评为“三等奖”,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平安乡镇”,2006年被省综治委评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7年被省综治委和省人事厅评为“2003-2006年度平安乡镇”。
[2]
沙田镇下辖村:
水庄村
江湾村
周江村
大河村
文昌村
龙头村
大湖村
大坑村
胜利村
开山村
径口村
联洞村
沙田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7852
男
9171
女
8681
家庭户户数
472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7805
家庭户男
9129
家庭户女
8676
0-14岁(总)
4216
0-14岁男
2165
0-14岁女
2051
15-64岁(总)
12382
15-64岁男
6422
15-64岁女
5960
65岁及以上(总)
1254
65岁及以上男
584
65岁及以上女
67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7722
4、甘肃省山丹县清泉镇清泉镇地处山丹县城郊,辖20个行政村,58760人,面积102.58平方公里,耕地71915亩,2005年人均纯收入4550元。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花岗石、石灰石、硅石、白云石、滑石、石荧砂、玛瑙、高岭土等。其中煤炭、花岗石、石灰石、硅石已形成开采规模,以建筑建材为主的乡镇企业达到280户;农业以井灌为主,80%的农田配套了U型渠和低压暗管,现有拾号沙产业示范区、西街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2个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园区,高标准日光温室500座,温室蔬菜已形成规模,制种田面积5000000亩;以羊为主的畜禽育肥运销业发展迅速,年育肥贩运万只以上肉羊的大户2户,千只以上的1000户;村镇道路四通八达,有线、无线电话覆盖全镇;境内有保存完整的汉明长城遗址,亚洲最大的室内泥胎坐佛。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发展乡镇企业十强乡,1998年被甘肃省委授予“全省先进乡镇党委”称号,2002年6月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学教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5、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清泉镇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清泉镇位于榆阳区东南部边缘,地处榆、米、伟三县交界处,距榆林城90公里。全镇梁沸起伏,沟塑纵横,属典型的丘陵沟璧区,无定河支流之一斗的小川河从北向南贯穿全镇,共辖35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126个村民小组,3117户,13572人,总土地面积123平方公里,工农业总产值1255万元,粮食总产量3080吨,人均纯收入1040元。北起念则湾,南至新庄则6米宽的四级公路横贯全镇,交通便利。
清泉镇的泉水、小米、绿豆、站绵羊是全镇的四大宝,远近闻名"清泉因泉水而得名。因泉水清纯、甘甜而闻名全区,泉水有三大股,不管春、夏、秋、冬,天早雨涝,常流不断,水质甘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与榆林桃花水相媲美,是急待开发的资源之一。
小米、绿豆在清泉有悠久的种植史,品种繁多,质地优良,尤其是用清泉水熬的小米绿豆粥,真可谓一绝,盛夏饮用可降温败火,常年饮用可调理味口,增进食欲,使人头脑清晰,眼明耳快。现在清泉的绿豆正常年产量可达八十多吨,远销日本等国。
站绵羊是本地棉羊产的当年羊羔舍饲而成,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是大补之品,是火锅,烤羊肉串的主要原料,冬季炖羊肉是赛过人参的补品,产后妇女食用可补血养身。
清泉镇除上述产品外,近年来,洋芋的产量猛增,年产量可达1500多吨,远悄山东、河北等省市,随着洋芋产量的提高粉条加工业也随之活跃起来,缓碱第三产业人口多的压力。另外自98年朱总理退田还林还草、封山禁牧、舍饲养畜的政策的实施下,该镇大扁杏栽植面积累计达到4474亩,生态林1910亩,人工种草37050宙,养殖业除继续舍饲养本地土种羊外,通过引进小尾寒羊等优良品种进行舍饲,同时快速养猪以及养牛等依靠科技进步的多种养殖格局已形成;清泉地下还有人然气、水泥矿石、石灰矿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急待开发。
始建于四十年代的清泉集贸市场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逢五、十、遇集,赶集的人数多达万人,百货、牲畜市场生意兴隆,日成交额达7万元,清泉集贸因此而闻名全区。
6、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清泉镇清泉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5461
男
8040
女
7421
家庭户户数
4989
家庭户总人口(总)
15419
家庭户男
8012
家庭户女
7407
0-14岁(总)
3344
0-14岁男
1727
0-14岁女
1617
15-64岁(总)
10893
15-64岁男
5665
15-64岁女
5228
65岁及以上(总)
1224
65岁及以上男
648
65岁及以上女
57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5101
经济发展
200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8568万元,粮食总产量达9600吨,油菜籽总产量1429吨,出栏生猪24200头,人平1.74头,小家禽58.29万只。全镇财政收入实现199.69万元,完成农业税40.8万元,工商各税入库19.2万元,比上年增加22%,发放粮食直补金12.4万元。
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197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2750万元,农业总产值实现922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921吨,油菜总产量达到9677吨。年养蚕4200余张,产茧2400余担,产值280万元。年出栏生猪26000头,人平达1.87头,年出栏小家禽畜59万只。优质稻种植面积达6500亩,蔬菜种植达1500余亩。国地税收入实现23.5万元。财政收入实现2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17元,比上年增加234元。
2004年,积极培养养殖专业大户,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达64户。全镇养蚕户达614户,共养蚕3500张,产茧1850担,蚕农实现收入180万元,新栽桑树 40万株。在原有红埝、金塔、古井已开成2500亩水稻制种规模的基础上,白果村又发展了500亩,全镇制种面积达到3000亩,制种农户收入达550万元。强化金塔、双兴、白果、红埝、大埝等村2500亩优质薄壳核桃基地的管理,干果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全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883元,比上年增加325元。全镇农民在信用社存款总额达2283万元,比上年净增500万元。推广农业科技,全年举办种植、养殖技术培训15次,发放各项技术资料1万余份,播放技术电教片68部,召开实用技术推广现场会20余场。
2005年,水稻制种已推广到全镇8个村60个组,水稻制种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新增面积1000亩,产量200余万斤,产值达700余万元。2500亩干果果苗存活率达100%,挂果率达5%。全镇出栏生猪26000头,小家禽59万只,年出栏猪100头以上的户数达100余户。出产商品鱼350吨,实现收入280万元。大力推动蚕桑业,全镇共开大型宣传动员会3次,带领村组干部外出学习3次,张贴宣传标语80幅,印发宣传资料3000份。全年共新栽密植桑园1910亩,补栽退耕还林地1500亩,植桑450万株。加强对全镇584.8公顷“天然林”和3100亩退耕还林的管护 ,完成了1830亩退耕还林(桑)的规模和栽植任务,使全镇退耕还林面积达到4930亩,林地面积达到12990亩,按期发放退耕还林补助113.39万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