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阿米巴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皮肤阿米巴病(amebiasis cutis)

皮肤阿米巴病(amebiasis cutis)多继发于肠阿米巴病或阿米巴性肝脓肿,主要发生于肛门及会阴部。

诊断要点:

1. 发病前有腹痛、腹泻等痢疾样症状;

2. 损害多发生于肛周,早期为深在性脓肿,而后发生浸润性溃疡,并可逐渐形成增殖性肉芽肿,呈菜花样;

3. 患处有特殊性臭味,自觉疼痛;

4.病程慢性,长期不愈;

5. 溃疡中可检出阿米巴。

治疗要点:

应用吐根碱、氯喹、卡巴胂等。

重要病理改变

坏死组织中常可见到聚集成群的阿米巴。

一般病理改变

a 表皮破溃,溃疡边缘表皮增生,棘层肥厚,

b 真皮水肿,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

c 在坏死组织中常可见到聚集成群的溶组织阿米巴,虫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μm~40μm,胞质呈嗜碱性,内含空泡、红细胞和核碎片,在原虫的外周常可见到一空白晕。

病理鉴别诊断

疣状皮肤结核,常见结核样结节,坏死组织中无阿米巴。

临床特点

a 青壮年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热带、亚热带地区多见,

b 多继发于肠阿米巴病或肝阿米巴病,由阿米巴侵入破损皮肤引起,

c 好发于肛门和会阴部,胸腹壁穿通部位,

d 深部脓肿,溃疡,增殖性肉芽肿,可呈菜花状隆起,湿疹、荨麻疹样、痒疹样等非特异性皮肤损害,

e 自觉疼痛,有特殊恶臭,

f 常侵犯肝、肠道和生殖器官,引起相应症状。

皮肤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是对宿主组织的溶解性破坏作用,受原虫的侵袭能力、寄生环境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临床损害的类型有如下几种表现:

(一)、阿米巴溃疡 人体感染阿米巴后,经1~2周或数月的潜伏期,常在下腹引起疼痛、压痛、腹泻等痢疾症状,粪便中的阿米巴通过肛门周围破损皮肤侵入组织,并形成一个深脓肿,以后破溃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溃疡,境界清楚,溃疡向四周及深部迅速扩散,可形成数厘米至十几厘米的大溃疡,溃疡面为暗红色的肉芽组织,表面覆盖着坏死组织及脓液,有恶臭。溃疡的边缘不整齐,有的边缘可外翻,内缘向内凹陷,形成很深的穿凿状,表面有咖啡色的分泌物,在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中能查到阿米巴。

(二)、阿米巴肉芽肿 在阿米巴溃疡的基础上溃疡底部肉芽组织增生形成增生性肉芽肿,呈高低不平的乳头瘤样结节或菜花状隆起,质地较硬,触之易出血,表面覆有脓血性分泌物,有恶臭,在分泌物中能查到阿米巴。

(三)、阿米巴脓肿 患有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肝脓肿时,在肛门周围或腹壁、胸壁处可形成一个深在性的脓肿,有波动感,若脓肿破溃可形成深溃疡或瘘管。

(四)、阿米巴过敏疹 为非特异性皮疹,可能是由于机体对阿米巴病原体或毒素等物质产生的变态反应所致。可出现湿疹样、荨麻疹样、痒疹样、痤疮样、酒渣鼻样的皮疹或粘膜黑变病,在这些皮疹中找不到阿米巴,但阿米巴治愈后这些皮疹常自然消退。

(五)、其它症状 由于阿米巴向其它组织的侵犯可出现阿米巴性龟头炎、阿米巴性阴道炎、前列腺炎或阿米巴皮炎。

临床鉴别诊断

疣状皮肤结核

尖锐湿疣

结核性脓肿

别名

皮肤变形虫病(Amoeba)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