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陶小口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文名称: 红陶小口罐

英文名称: Red pottery jar with small mouth

介绍

原始的"旅行水壶"罐是汲水及存水的器具,有时也用于煮食,故一般的口径、底径与腹径的比例相差不甚悬殊,以便向外倾倒水或食物并稳固放置。但这件山东省长岛县北庄遗址出土的小罐与众不同,它口虽外敞却甚小,腹部虽很圆鼓却容量有限,用以煮食可能很难倒出,做熟了吃不成,用以存水则显然事倍功半。由此看来,它大约是个人外出所携带的用具,两侧的蘑菇状把手便于携带背挎,小口可防止行进中水或食物外溅,体积小则不致给远行增加过多负担--何况这样的容量也已经够一个人美餐一顿了。

器身憨态可掬此件陶罐系在粘土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细砂和蚌壳粉手制而成的,器表通施红色陶衣。浑圆的体态与两只对称而兀然突起的把手,使整个器身显得憨态可掬,通体的红色又平添了几分活泼,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个稚气未脱的娃娃。

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遗存之一,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其分布范围北濒渤海、南抵苏皖、西进河南,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左右发展成山东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征明显,居民盛行青春期拔牙的风俗,这是中国东南沿海古代先民拔牙习俗的发源地。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已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被认为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当时的社会已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私有制逐渐形成,整个社会已接近阶级社会的门槛了。

规格: 高27厘米 口径7厘米 底径5厘米

出处: 走进珍宝世界:中国古代饮食具

年代: 新石器时代

类型

质地类型: 陶器

功用类型: 饮食具

栏目关键词: 茹毛饮血与原始熟食的结束—新石器时代 贮藏具 饮食具

收藏地: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主题词或关键词: 大汶口文化 罐

辅助分类项: 饮食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