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巨蟾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美洲巨蟾蜍
美洲巨蟾蜍

简介

美洲巨蟾蜍(Bufo marinus)

异名

Bufo agua Clark 1916

Bufo marinis [sic] Barbour 1916

Bufo marinus marinus Mertens 1972

Bufo marinus Mertens 1969

Bufo marinus Schneider 1799

Bufo strumosus Court 1858

类别

两栖动物

源产地

北美洲和中美洲

已入侵地区

美洲大陆、太平洋岛屿、澳大利亚、埃及、毛里求斯等等,为世界性的,最初的引进是为了控制农业害虫

入侵新地区的途径

美洲巨蟾蜍是一种臃肿的短腿蟾蜍,个体可以达到15厘米长。前肢无蹼,后肢有。皮肤粗糙有瘤,褐色到灰绿色。毒腺遍布皮肤,在肩处密集。(Gautherot, 2000)

该物种在被人类到处转运之前生活于亚热带森林的水边,在引入其的夏威夷等地的类似环境中也存在( Fred Kraus pers.comm)。但是现在,其可以在多种环境下生存,如人工池塘、花园、垃圾堆、排水管道以及破旧的房屋等等。其可生活于干燥环境中,但需在附近的浅水中繁殖。耐盐性强。

其捕食各种可捕食的猎物,在澳大利亚,Covacevich and Archer(1975)宣称在其口中或腹中发现过多种蛇类。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其对当地两栖类动物类群结构的影响极大(Crossland, 2000),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威胁( Catling,P.C et al.2003)。在关岛,此蟾蜍要为蜥蜴数量的减少承担责任(Jackson 1962, Dryden 1965)。Villadolid(1956)等发现其还捕食鼠类。

此蟾蜍在遇到挑衅或威胁时可分泌毒液,如被捕食者咬住,其可以导致家畜死亡。毒液可喷射到1米以外(Lever, 2001),人眼被攻击后产生巨痛(NRM, 2001)。存在因毒液造成人类死亡的案例,为婴幼儿威胁极大。叫声巨大,影响人类正常的作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