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大黄蜂

大黄蜂 飞机F/A-18(Hornet“大黄蜂”[1]) 双发超音速舰载战斗/攻击机,“蓝色天使”表演队的专用机。

研制国家:美国,名称:大黄蜂(Hornet)

一、概述

二战末期在“蚊”式基础上发展的高性能双发战斗机,公司名称D.H.103,尺寸较“蚊”式稍小,各项性能已经基本上达到活塞式飞机性能的极限,1944年7月28日首飞,1945年入役,未参加二战战斗。生产215架,服役到1955年。

二、性能指标

尺寸数据:翼展 13.72米,机长 11.18米,机高 4.32米。

重量数据:空重 5842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948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 759千米/时,升限 10670米,航程 4000千米。

武器装备:四门 20毫米机炮,可带 900千克炸弹。

动力装置:两台Rolls-Royce Merlin 130/131活塞发动机,功率 2*2070马力。

大黄蜂

F/A-18 (“大黄蜂”)战斗/攻击机是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为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生产的一种舰载型战斗攻击机。作为战斗机用于取代F-4。作为攻击机用于取代A-4、A-7。该机于1978年11月首次试飞, 1983年1月正式加入现役。

F/A-18 (“大黄蜂”)战斗/攻击机装有F404-GE400涡轮风扇发动机两台,单台推力7260公斤,总推力 14520 公斤。飞机机长 17.07 米,翼展11.43米,翼尖带导弹时为12.31米,机翼折起时为8. 38米,机高4.66米。飞机全重9300公斤,执行战斗任务起飞重量为15740公斤,执行攻击任务起飞重量为 22320 公斤。飞行最大速度 1910公里/小时,M数1.8,海平面飞行速度也可达1170公里/小时,M数1.1,可见低空性能之好。转场最大航程 3706 公里,执行战斗任务时作战半径 740公里,执行攻击任务时作战半径1065公里,实用升限15240米。

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装有一门M61-A1 20毫米6管转管航炮,备弹570发。可携带“响尾蛇”空空导弹和“麻雀”空空导弹4枚,或“响尾蛇”空空导弹2枚及其他普通炸弹数枚,还可挂装AGM-88“哈姆”高速反雷达导弹,最大载弹量7710公斤。

大黄蜂

F/A-18 (“大黄蜂”) 战斗/攻击机的机载设备也很先进, 机上装有自动着舰系统;ADG-65跟踪雷达和ALR-67雷达预警接收机;ASQ-173激光跟踪相机和AAS--38红外探测仪等。 由于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主要的问题是作战半径相对较小,因此,1984年4月经美国海军同意对 F/A-18 (“大黄蜂”)战斗/攻击机进行改装。改装后的 F/A-18 (“大黄蜂”) 战斗/攻击机机身背部隆起,内装脊背油箱,可装燃油1361公斤,从而使机内燃油增加27%。此外还将1249公升的副油箱更换为1741公升的副油箱,这就有效地提高了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的续航能力。飞机的重量增加以后,公司对机翼的设计也做了相应的改进,增大了后缘襟翼,翼面积比过去增加了2.97平方米,同时发动机的推力也从过去的7260公斤增加到8165公斤。

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还有教练型、侦察型和陆地型等一些型号。目前,除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装备 F/A-18 (“大黄蜂”)战斗/攻击机外,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的空军装备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

三、研制历史

F/A-18的发展史,最早可以回溯到1972年时,美国空军发展的轻型战机(Lightweight Fighter,LWF)计划。当时在参选的诸多团队中通用动力(General Dynamics)与诺斯洛普(Northrop)获得最后决选权,分别发展了YF-16与YF-17两种原型机进行测试,在这计划中YF-16中选发展成日后大家熟悉的F-16「战隼式」(Fighting Falcon)战斗机,但YF-17「眼镜蛇式」(Cobra)战机却不幸落选。然而在1974年秋天,当美国海军的空战战机(Air Combat Fighter,ACF)计划开跑时,由于美国国会要求海军必须自空军的这两架竞争者中挑选,两大集团又再次对垒,不同的是,由于双方都未曾有承包制造航空母舰舰载机的经验,诺斯洛普与制造海军飞机经验丰富的麦道公司(McDonnell Douglas)合作,以YF-17为蓝本开发出海军版的原型机,并且由该团队打败对手所提案、衍生自单引擎的F-16战机之舰载机版本。虽然在一开始时,该团队打算开发出战斗机版的F-18与攻击机版的A-18,来分别取代海军陆战队的F-4与海军和陆战队使用的F/A-18F超级大黄蜂突破音障A-7与A-4攻击机(1976年,当麦道团队胜利得到制造授权时,他们其实是授命量产空战用的F-18A),但是海军稍后认为这两种能力的确能够存在于同一架飞机上面,因此最后的结果是二合一变成一机双用的F/A-18,同时海军将使用F/A-18的部队编号改为「VFA」(战斗攻击中队)来执行空优与对地攻击兼顾的双重任务型态。除了航空母舰起降用的舰载机版本外,诺斯洛普也另外设计减轻重量的陆基版F/A-18L,根据两家公司的协议,麦道公司负责舰载机版的开发、制造与销售,诺斯洛普则负责的陆基版的促销业务。然而尴尬的是,舰载机版F/A-18的外销市场由于美国军方采用而大开,反而让陆基版本毫无商机可言,两家合作厂商曾一度因此对簿公堂,还好在官方斡旋下解决纷争,由麦道作为主导厂商执行此计划,诺斯洛普只负责协助。

虽然在外观上,F/A-18大致保留了F-17的基本构型,像是双发动机、双垂直尾翼与大部分的机身架构,但事实上F/A-18无论是在机体结构、航电系统或是动力系统方面,都是彻头彻尾重新开发的。YF-17原本使用的YJ101涡轮扇叶发动机在提升输出推力成为F404。为了能够让飞行员自己一个人就能顺利执行对空与对地的各种任务,导入了先进的数字化概念与玻璃座舱,以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的屏幕取代传统战斗机所使用的复杂指针仪表,采用线传飞控(Fly-by-Wire)进一步提升飞机的控制性。在设计上也着重飞机的维修性和降低需要的人工,这些革命性的概念对于日后F/A-18大受好评的多功能、好操作之特性,有着关键性的帮助。

大黄蜂 汽车人变形金刚中的大黄蜂Autobots

Espiomade

BUMBLEBEE

大黄蜂/大黄蜂

忠诚:汽车人/博派

变形形态:大众甲壳虫汽车 真人版电影中:雪佛兰CHEVROLET Camaro

大黄蜂
生活中雪佛兰camaro与大黄蜂模型

职责:情报员

“越无可能的就越危险。”

描述:大黄蜂/大黄蜂是汽车人/博派中的小兄弟。他个头小、热心肠、伶牙俐齿。从他说的每一句俏皮话来看,大黄蜂/大黄蜂很崇拜大个子的汽车人/博派,就像擎天柱/柯柏文、警车/潜行兽那样。他是一个称职的信息传递员和间谍。毫无威胁的外表使大黄蜂可以到达那些别的交通工具不敢去的地方;相对较小的体形使他能够使用那些别人用不了的路线。大黄蜂/大黄蜂渴望被承认,这使他不得不尽量抓住机会。

能力:大黄蜂/大黄蜂能够充分的利用燃料,这一点连最有效率的汽车人/博派也比不上。他的视觉灵敏度为汽车人/博派之冠,他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发现48英里外的大小为10’’x10’’的物体。大黄蜂/大黄蜂对水十分适应,尤其擅长海底行动和海上救援。

弱点:在所有汽车人/博派中,大黄蜂/大黄蜂的力量最小,很容易被毁坏,但他行动隐秘、不为人知,确实无人能及。

大黄蜂(Bumblebee)

是变形金刚中一个十分活跃的角色,其受欢迎程度不亚於一众首领级人物。

大黄蜂在博派中担任侦察兵,经常进行侦察任务,他经常陪伴在人类角色史派克左右,并成为其好友及拍档,动画中他们两人总是一同行动,支援博派。

大黄蜂是在变形金刚大电影里极少数没有战死的角色,然而在变形金刚2010中甚少看见他的踪影,亦很难见到他与史派克一同出场。直至变形金刚再生篇(Transformers: The Rebirth)才稍微再露面。

可惜在后期的变形金刚动画内,很难再碰到这对拍档。

真人版电影

大黄蜂
真人电影版大黄蜂

相较于动画版中的伶牙俐齿,真人版中大黄蜂因为之前的战斗损伤失去了自主语言的能力,只能用录音与广播片段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另一方面,大黄蜂也从力量弱小的侦察兵一跃成为身手敏捷的战士,非常擅长近身肉搏。在变形后武器为右臂的光束炮与机关炮,但似乎他的拳脚比炮威力更大。战斗状态下会放下面罩,加上背后由车门变成的四只小翅膀,形象酷似真正的黄蜂。

相关剧情

第一部

男主角Sam和老爸去买二手车,Sam一眼就看上了大黄蜂变成的旧跑车,但他老爸却嫌贵不想买,于是大黄蜂制造噪音震碎了所有其它车的玻璃,被买下。

Sam用大黄蜂送女主角Mikaela回家,半路大黄蜂开始放和谐的H歌曲,Mikaela怒,Sam尴尬。之后大黄蜂故意抛锚,Mikaela下车检查,大黄蜂发动机上赫然出现汽车人/博派标志。

当夜,大黄蜂驶出Sam家,以为有人偷车的Sam一路尾随,发现大黄蜂变形,Sam报案,警察到来把唯一在现场的人——就是Sam逮捕了。

Sam在被流里流气的警察恶心一顿后保释回家,发现大黄蜂回来了,于是骑自行车逃跑,被大黄蜂紧追。终于在一处旧仓库发现了“救星”——霸天虎/狂派路障变身的警车,Sam被拷问他的易趣拍品21153在哪(也就是载有AllSpark信息的他曾曾曾祖父的眼镜),Sam继续逃跑,撞上了Mikaela。此时大黄蜂出现,载上二人逃离,但一路都被路障紧追。最终在一处工场,大黄蜂放下Sam与Mikaela,独力打倒了路障。之后表明了自己外星人的身份,带二人去与即将降落的其余四位汽车人/博派会合。(半路上Mikaela嫌大黄蜂变身的二手车破旧,于是大黄蜂扔下二人变成了一辆崭新的雪佛兰Camaro)

其后在Sam家找到眼睛后Sam一家被秘密特工Sector7带走,汽车人/博派半路将他们救出,但随后特工大部队赶来。汽车人/博派不愿与人类交战,选择隐蔽,Sam与Mikaela却从隐蔽的桥下掉落,大黄蜂为救他而被S7特工抓获。

之后大黄蜂被运到AllSpark与威震天的所在地,被当成试验品。在Sam的坚持下大黄蜂被释放,并成功将AllSpark缩小,众人携带AllSpark进入城市隐蔽。此时天空中却出现了变身F22战斗机的霸天虎/狂派红蜘蛛。大黄蜂在为众人制造掩护时被红蜘蛛击中,失去了双腿。Mikaela用拖车带大黄蜂脱离,但大黄蜂却不愿放弃战斗,并与Mikaela配合击倒了霸天虎/狂派—变身坦

克的吵闹。最终胜利之后大黄蜂恢复了语言功能,决定留在Sam身边。

第二部

Sam在他第一部大战时穿的衣服里发现了一块AllSpark碎片,碎片烧伤Sam的手后烧穿地板掉进厨房,将一系列家电变成变形金刚。Sam呼救,大黄蜂出现,轻易消灭了家电金刚,但也几乎将Sam家房子夷为平地。之后Sam告诉大黄蜂自己要上大学,不能带上他。大黄蜂哭了,而且无法说话(由漫画可知,变形金刚真人版一二部之间,在某次行动中大黄蜂的语言发声器被红蜘蛛/星星叫给击碎了,所以又不能发声了)。之后在大学校园,大黄蜂找到了Sam并赶走了伪装成美女的霸天虎/狂派。

擎天柱牺牲后,大黄蜂安慰Sam,告诉他自己将永远不离开他。Sam在第一部中的特工Simmons的帮助下找到了已转投汽车人/博派的霸天虎/狂派先驱者Jetfire,大黄蜂和他一起被Jetfire的虫洞送往埃及。

在片尾的战斗里大黄蜂用矫健的身手消灭了铲车变身的霸天虎/狂派,又将偷袭的机器豹直接抽骨杀死。

作为真人电影最大的受益变形金刚角色,“大黄蜂”的车型由于大众公司拒绝提供旗下“甲壳虫”的形象版权,而在电影里被升级成刚毅威猛的雪佛兰卡马罗Z28型,他的受欢迎和注目程度在真人电影里也由此被抬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完全得益与他在G1动画第1-2季里和人类配角建立的良好友谊。

G1动画里的“大黄蜂”形象

但不能否认的是,真人电影里的“大黄蜂”比起G1动画里的那个小配角来说,各方面的技能的确要高超得多。他在《变1》里的身份是山姆的监护人。从目前真人电影的漫画和《变2》的剧透来看,此君也是个狠角色,地道的“霸天虎”杀手,杀戮的“霸天虎”不比“擎天柱”少。只是他在《变2》电影里发声系统依然有障碍。

“大黄蜂”变形模式:雪佛兰卡马洛Z28型汽车

本田大黄蜂1.本田大黄蜂600 2.引擎形式:四冲 水冷DOHC 16活瓣并列4汽缸 缸径 x 冲程:67 x 42.5 mm 3.压缩比:12.5:1 总排气量:599.4 cc 4.最高马力:98ps/12,000rpm 车架形式:铝合金双翼梁车架 5.传动系统:湿式多片6前速链传动 燃油供应:38mm电子燃油喷注系统 6.前倾角( R):25.5° 拖曳距(T):105mm 7.前悬挂系统:43mm正立套管油压前叉, 预载调较 8.后悬挂系统:单筒连杆避震,七级预载 ,回弹调较 9.轮胎(前):120/70ZR - 17 M/C (58W) 10.轮胎(后):180/55ZR - 17 M/C (73W) 11.前掣动系统:2 x 310mm浮碟配4活塞卡钳 12.后掣动系统:240mm单碟配 单活塞卡钳 13.长 x 阔 x 高:2090 x 775 x 1075mm 14.轴距:1400mm 最低离地距:130mm 15.座高:785mm 乾重:183kg

动物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大黄蜂。曾经有许多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社会行为学家,联合起来研究这一种生物。

大黄蜂

根据生物学的观点,所有会飞的动物,都是体态轻盈、翅膀十分宽大的;大黄蜂却正好跟这个理论反其道而行。

大黄蜂的身躯十分笨重、而翅膀却是出奇的短小。依照生物学的理论来说,大黄蜂是绝对飞不起来的。物理学家认为,大黄蜂身体与翅膀比例的这种设计,从流体力学的观点,同样是绝对没有飞行的可能。简单地说,大黄蜂这种生物,根本是不可能飞得起来的。可是,在大自然中,只要是正常的大黄蜂,却没有一只是不能飞的;甚至于,它飞行的速度,并不比其它能飞的动物差。这种现象,彷佛是大自然正在和科学家们开一个很大的玩笑。 最后,社会行为学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解答。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大黄蜂根本不懂“生物学”与“流体力学”。每一只大黄蜂在它成熟之后,就很清楚地知道,它一定要飞起来去觅食,否则就必定会活活饿死!这正是大黄蜂之所以能够飞得那么好的奥秘。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设想,如果大黄蜂能够接受教育,学会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而且也了解了流体力学。根据这些学问,大黄蜂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体与翅膀的设计,完全不适合用来飞行。那么,这只学会告诉自己“不可能”会飞的大黄蜂,你想,它还能够飞得起来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