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相关信息海鹰:

研制国家:英国,

名称:海鹰(Sea Hawk)

一、概述:

1944年,霍克飞机公司推出了螺旋桨驱动的“狂怒”(Fury)战斗机,而与此同时,公司的设计师们也开始考虑在“狂怒”设计的基础上应用最新的喷气发动机技术。当时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刚推出了一种新型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B.41(后来被命名为“尼恩”[Nene]),推力足以驱动“狂怒”那庞大的身躯。1944年11月,霍克向英国政府提交了初步的设计构想,并把这种以B.41为动力的“狂怒”称为P.1035。

设计师去掉“狂怒”机头的活塞发动机,并把气泡式座舱尽可能地后移,以便将B.41发动机安装在机身中部。进气口被布置在机身两侧,尾喷管则向后延伸至机尾。

经过进一步研究之后,霍克的设计师们在1944年12月提出了一个后继方案。这个编号为P.1040的方案较先前有了重大变化,原先笔直的尾喷管被代之以分离式喷管,喷气口被布置在两侧翼根。这样的设计方案意味着翼根必须加厚,于是进气口也同样被挪到了翼根。新布局缩短了进气道长度,而且使得燃油可以同时储藏在发动机前后两侧,这样飞机的重心不致于因为燃油消耗而发生变化。同时它还减少了因喷管较长而可能带来的推力损失。

P.1040原来是准备提供给皇家空军使用的,但政府方面的反应却颇为冷淡。战争显然很快就会结束,而无论皇家空军还是皇家海军,都有其它型号的喷气式战斗机正在服役或者研制。尽管如此,在战火业已平息数月后的1945年10月,霍克还是决定生产一架P.1040的原型机。到了这个时候,皇家空军的兴趣已是荡然无寸。空军的计划人员相信,在可见的将来,他们那时速950公里(600英里)的“流星”(Meteor)将是天空中耀眼的明星。而此时的霍克公司却面临着大批螺旋桨战斗机订单被取消的困难境地,它只得匆忙地将P.1040设计方案改成舰载战斗机,并于1946年1月将方案提交给皇家海军。

所幸的是这个方案打动了皇家海军,促使后者订购了三架原型机和一个静力试验机体。霍克把已经在生产的那架原型机交付给了海军,随后又很快完成了另外几架。霍克公司在按舰载截击机的要求继续完善P.1040设计的同时,仍然在考虑如何重新吸引皇家空军的兴趣,这一努力最终造就了大获成功的霍克“猎人”(Hunter)。

P.1040的首架原型机于1947年9月2日进行了首次试飞,它安装的是一台“尼恩”1型发动机,推力20.02千牛。一个月后,项目被公布于众,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它被伪装成一个纯粹由公司自行出资研制的项目。真相大白要等到一年之后的1948年9月3日,也就是第二架原型机试飞。第二架原型机安装有可折叠机翼、着舰钩和全部武器装备。使用这架原型机进行的航母试验表明,翼展和着舰钩都需要加长。第三架原型机于1949年10月17日飞上蓝天。这是一架完全具备了生产型功能的原型机,安装有加长的着舰钩、“火箭辅助起飞装置”的预留安装点,以及副油箱挂点。动力装置是生产型标准的罗-罗“尼恩”2/RN.4“尼恩”101,推力22.27千牛(2,270千克力)。

服役试验取得了成功。1949年11月22日,皇家海军订购了151架这种新型战斗机,——它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海鹰。

“海鹰”各改型概况

P.10404:原型机,其中一架作为静力试验机体

F.Mk.1:最初的战斗型,装一台“尼恩”101发动机

F.Mk.2:经过细小改进的F.Mk.1

FB.Mk.3:加强机翼,增加外部武器挂架

FGA.Mk.4:经过细小改进的FB.Mk.3

FB.Mk.5:换装“尼恩”103发动机的FB.Mk.3

FGA.Mk.6:安装“尼恩”103发动机的FB.Mk.4

Mk.50:出口荷兰的型号

Mk.100:西德的FGA.Mk.6

Mk.101:带雷达吊舱的西德FGA.Mk.6

各型共生产547架

二、性能指标(FGA.Mk.6)

尺寸数据:翼展 11.89米,机长 12.09米,机高 2.64米,机翼面积 25.83平方米。

重量数据:空重 4208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7327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 901千米/时,升限 13500米,航程 770千米。

武器装备:四门 30毫米机炮。

动力装置:两台罗-罗“尼恩”103喷气发动机,推力 2*24.13千牛。

电影 海鹰 1959 中国编剧(WRITER):陆柱国 张逸民王军闻达

海鹰

主演(STARRING):王心刚张勇手王毅 黄焕光 井立民

上映时间:1959年1月1日

海鹰(1959) - 演员表

王心刚 ...... 张敏

张勇手 ...... 李雄

王毅 ...... 刘涛

黄焕光 ...... 马如虎

井立民 ...... 轮机长

张连伏 ...... 轮机副

王心鉴 ...... 鱼雷手

孟庆芳...... 枪炮班长

李辉健 ...... 电话班长

里坡 ...... 海军上校

李晓青 ...... 报务员

邢吉田...... 吴大伯

王晓棠...... 吴玉芬

朱启 ...... 老王

李艺青 ...... 阿凤

刘江...... 李舰长

张璋 ...... 孙舰长

翟春华 ...... 瘦舵工

阿布杜 ...... 詹姆士

庞万灵...... 亨利

故事梗概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鱼雷快艇部队中队长兼“九。九”号艇艇长张敏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作战任务。他带领快艇中队,进驻到远离大陆的一块小岛礁“鬼屿”设伏,待机打击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的国民党海军舰队。“鬼屿”风高浪急,暗礁林立,在此设伏,敌人连做梦都想不到,但鱼雷快艇怎么进去,却是一个难题。张敏和他的妻子、民兵连长玉芬动员说服了她的父亲、老渔民吴大伯去“鬼屿”探路。他们经历了许多艰险,终于探出了一条航路,使鱼雷快艇顺利埋伏进了“鬼屿”。几天后,国民党舰队出来兴风作浪,快艇中队从“鬼屿”猛然出击,敌人顿时乱作一团,狡猾的美国上校为了保住自己,甩开国民党运输舰队,掉头窜到了公海。快艇中队迅速出击,发射出威力巨大的鱼雷,击沉国民党两艘中字号运输舰和一艘炮艇,剩余的舰只狼狈逃窜。海战中,“九。九”被敌人炮火击中,张敏和轮机长刘涛受伤。在施放烟雾掩护其他艇返航后,鱼雷快艇开始下沉,战士们收好国旗,含泪向快艇告别,从苍茫的海面上向祖国大陆游去。他们忍受着饥饿和伤痛,咬紧牙关坚持着,与惊涛骇浪进行了两天两夜的搏斗。第三天,他们鼓足最后一点力气,爬上一块小礁石。这时,从被击沉的敌舰上放下来的一支小舢板,载着逃生的敌人,也来到了小礁石。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英雄的水兵将敌人全部歼灭,但刘涛却在激烈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张敏带领着同志们乘坐着缴获来的小舢板,向大陆划去。他们在海面上遇到了前来搜索的我军炮艇和渔民的帆船队,张敏高举起鲜红的国旗挥舞着,他们终于会师了。 影片以一场惊心动魄的海战为主干,再现了我海军战士英勇作战的风采,它以摄影和特技的突出特色,创造出惊险、紧张、奇特的海战场景,烘托了指战员们的高昂斗志和整个战斗过程。影片不回避战斗的艰险与严酷,让主人公们在血与大的战斗中显示其英雄本色,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的气氛。与此同时,也通过张敏与吴家父女的关系,展现了军良团结,共同保卫海防的动人情景。 国庆十周年献礼影片

电影 海鹰 1942 苏联

海鹰

外文名称 Morskoy yastreb

上映日期: 1942年1月24日 苏联

更多外文片名:

Statek-pulapka.....Poland

Morskoy yastreb

导演: Vladimir Braun

主演:

Osip Abdulov ....Ivan Akimovich

Leonid Kmit

Ivan Pereverzev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Henry Vars ....(as Henryk Wars)

国家/地区:苏联

剧情

卫国战争期间,德国潜艇部队在黑海海域伪装成商船袭击同盟国的商船。影片通过苏联舰艇“海鹰”号在黑海上同德国纳粹潜艇斗智斗勇,再现了船长与船员们团结一致、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