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山羌

学 名: 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

俗 名: 羌仔、麂

英 名: Formosan Reeve's muntjac

所谓“山羌”就是小黄麂(小麂)【英文名: Reeves's muntjac 拉丁学名:(Muntiacus reevesii)】的台湾亚种。“山羌”是台湾当地俗名。

形态特征:为台湾鹿科动物中最小的一种,头躯干长约40~70公分,尾长4.7~10公分,体重约为8~12公斤。雄羌额头为黄色且具不分叉短角,短角每年脱落重长,角基部隆起,且上犬齿相当发达有如食肉动物;而雌羌额头为黑色,无角,仅具骨质隆起。体背呈暗黄褐色,吻及额则为暗褐色,额内缘至角基内侧各有一黑色条纹;上胸及体侧为灰褐色;此外,雄羌额头为黄色,雌羌额头为黑色。

生态习性:山羌为草食性动物,以细叶幼芽及嫩草为主食。多数独居,全日活动,但日间活动较晚间活动多,凌晨时为活动高峰。生性胆怯,遇敌害会先静止,躲藏后再迅速逃窜。其鸣声有如狗吠般,一连串短促高扬的叫声。

栖地分布:为台湾特有亚种,栖息地从全岛低海拔至海拔3000公尺之山区,天然阔叶林或混生林,皆可发现其踪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