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名称

中文名称: 石俎

英文名称: Stone chopping block

介绍

砧板-托盘-餐桌

俎就是古代用于切割生肉并盛放熟肉的器具,兼有了今天砧板和托盘的功能。这里介绍的石俎于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出土,形状近似现代的几案,平面作长方形,案面略低,下有四条长方形的足,足面上各有一个阴线刻的饕餮纹。饕餮刻画得比较简练,面部近方形,双眉卷曲,两目圆睁,嘴阔而方,粗看接近几何线条,而无凶神恶煞之态。而且由于是用质料较纯的灰白色石料制作而成,显得素雅洁净,与简洁的装饰气氛十分谐调。

食器-祭器-礼器

俎在古代除用于日常炊厨外,还更多地用于祭祀。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先将洗净的牛、羊、猪放置在俎上进行宰割切块,再把生肉块放入专门煮肉的大鼎(叫镬)中煮熟(这个过程叫"烹"),然后又把熟肉捞出投入保温调味的鼎(叫升鼎)中调制成带浓汤的羹(这个过程叫"调"),接着再把熟肉取出重新放到俎上切成可供食用的小块,请诸神享用。每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将是对神的不敬,所以用于祭祀的俎大多制作精良,装饰华美。这件石俎便是其中的一例。尽管文献所记的这个过程是周代礼仪的描述,但俎的使用情况在商周却无大的差异。

安阳殷墟

大司空村是举世闻名的安阳殷墟遗址的一部分。自商王盘庚至商纣亡国,这里作为商朝首都共经历了八代十二个王,共二百七十三年。因清朝末年发现甲骨文而被确认,1928年开始发掘,至今发掘工作仍在进行,这在世界考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殷墟发掘的甲骨文不仅确认了司马迁记载的可信性,而且还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到了商朝,甲骨文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中国古老而成熟的文字。大司空村曾发掘出商代贮存骨料的窑穴和大面积居住遗址,还有密集的平民墓地,对研究商代晚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图片

Image

Image

规格: 高12.8厘米 长22.7厘米 宽13.3厘米

出处: 走进珍宝世界:中国古代饮食具

年代: 商

类型

质地类型: 石器

功用类型: 饮食具

栏目关键词: 吃出来的等级—夏商周时期 盛食具 饮食具

收藏地: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主题词或关键词: 俎

辅助分类项: 饮食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