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太后

文成文明皇后,442-490,北魏文成帝皇后﹐长乐信都(今河北衡水地区冀州市岳良)人。生于长安。太和元年(477)至十四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谥文明。和平六年(465)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太后执政﹐定策诛杀专权跋扈的丞相乙浑。献文帝非太后所生﹐听政後诛除太后内宠。皇兴五年(471)献文帝禅位于五岁的太子拓跋宏(见北魏孝文帝元宏)﹐自己仍过问大政。承明元年(476)冯太后毒死献文帝﹐再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她聪明果决﹐猜忌而长于权术﹐以重管﹑重罚驾御群臣﹐为其所用。
北魏在早期,百官原无俸禄﹐靠着对外的不断征战而获得赏赐。但是随着拓跋焘统一北方,和击破柔然之后,北魏的战事逐渐变少。到了,冯太后称制时﹐开始制定俸禄。太和八年定每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充百官俸禄。称为“班禄”。班禄以後﹐贪赃满一匹者处死。规定地方守宰任期按“治绩”好坏为定﹐不拘年限。太和九年采纳给事中李安世建议﹐实行均田制﹐使农民附著於土地﹐劳力得以利用﹐荒田得以垦辟。北魏原来没有户籍制度﹐由宗主管理户口﹐称宗主督护制。因此宗主廕庇人口甚多﹐往往三五十家合为一户。在九品混通制之下﹐赋役负担不匀﹐政府收入也受影响。九年或十年初﹐李冲建议﹐仿古制立党﹑里﹑邻三长﹐用以代替宗主督护的统治(见三长制)。定民户籍﹐按户徵发调役﹐当时反对李冲建议者很多﹐冯太后力排众议﹐认为立三长则廕庇的户口可以检出﹐课调可有常准﹐决定实行。结果不仅北魏本土见效﹐同南朝归於北魏的淮北州郡户口﹐几十年间也比属南朝时大见增长。冯太后主持制定的三长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三者配合实行﹐为孝文帝迁洛以後的繁荣富庶打下了基础。
《北史·卷一十三》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也。父朗,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母乐浪王氏。后生于长安,有神光之异。朗坐事诛,后遂入宫。世祖左昭仪,后之姑也,雅有母德,抚养教训。年十四,高宗践极,以选为贵人,后立为皇后。高宗崩,故事:国有大丧,三日之后,御服器物一以烧焚,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后悲叫自投火中,左右救之,良久乃苏。显祖即位,尊为皇太后。丞相乙浑谋逆,显祖年十二,居于谅暗,太后密定大策,诛浑,遂临朝听政。及高祖生,太后躬亲抚养。是后罢令,不听政事。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弈。显祖因事诛之,太后不得意。显祖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承明元年,尊曰太皇太后,复临朝听政。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高祖诏曰:“朕以虚寡,幼纂宝历,仰恃慈明,缉宁四海。欲报之德,正觉是凭,诸鸷鸟伤生之类,宜放之山林。其以此地为太皇太后经始灵塔。”于是罢鹰师曹,以其地为报德佛寺。太后与高祖游于方山,顾瞻川阜,有终焉之志。因谓群臣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岂必远祔山陵,然后为贵哉!吾百年之后,神其安此。”高祖乃诏有司营建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庙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颂太后功德。
太后以高祖富于春秋,乃作《劝戒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文多不载。太后立文宣王庙于长安,又立思燕佛图于龙城,皆刊石立碑。太后又制:内属五庙之孙,外戚六亲缌麻,皆受复除。性俭素,不好华饰,躬御缦缯而已。宰人上膳,案裁径尺,羞膳滋味减于故事十分之八。太后尝以体不安,服庵{艹闾}子。宰人昏而进粥,有蝘蜓在焉,后举匕得之。高祖侍侧,大怒,将加极罚。太后笑而释之。
自太后临朝专政,高祖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高祖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故杞道德、王遇、张祐、苻承祖等拔自微阉,岁中而至王公;王叡出入卧内,数年便为宰辅,赏赉财帛以千万亿计,金书铁券,许以不死之诏。李冲虽以器能受任,亦由见宠帷幄,密加锡赉,不可胜数。后性严明,假有宠待,亦无所纵。左右纤介之愆,动加捶楚,多至百余,少亦数十。然性不宿憾,寻亦待之如初,或因此更加富贵。是以人人怀于利欲,至死而不思退。
太后曾与高祖幸灵泉池,燕群臣及藩国使人、诸方渠帅,各令为其方舞。高祖帅群臣上寿,太后忻然作歌,帝亦和歌。遂命群臣各言其志,于是和歌者九十人。太后外礼民望元丕、游明根等,颁赐金帛舆马。每至褒美叡等,皆引丕等参之,以示无私。又自以过失,惧人议己,小有疑忌,便见诛戮。迄后之崩,高祖不知所生。至如李䜣、李惠之徒,猜嫌覆灭者十余家,死者数百人,率多枉滥,天下冤之。
十四年,崩于太和殿,时年四十九。其日,有雄雉集于太华殿。高祖酌饮不入口五日,毁慕过礼。谥曰文明太皇太后,葬于永固陵。
按: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北燕天王冯宏的孙女,主持北魏政权多年,推动民族融合和汉化政策,对北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