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乡

1、黑龙江省穆棱市河西乡区域概况
河西乡位于黑龙江省穆棱市西北部,距市区仅0.5公里,东距绥芬河、东宁等国家一级口岸94公里,南距牡丹江市95公里,处于东北亚“金三角”腹地。全乡幅员 860平方公里,辖有18个行政村,三矿一场(光义矿、石墨矿、兴隆矿、牡丹江种畜场),总户数为5,500户,总人口2.5万人。
历史沿革
乡政府驻地雷峰村,原名“下雷峰岐(雷峰气)”,因与“上雷峰岐(今新兴)”相对得名。近代开发,始于采金,雷峰沟素有“百里金川”之称。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管辖。1863年(清同治二年),即有人到凉水泉子(今三兴、雷峰、金山一带)私采黄金,随之采金人日多。清末民初,随着招垦的发展,聚居在向阳屯、雷峰岐、百草沟的农业人口渐多。1910年(清宣统二年),隶属穆棱县第一警察区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隶属第二警察区,1921年改隶第三区(八面通)。东北沦陷后,1933年设雷峰甲,隶属八面通保,1939年改设雷峰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八面通区。1949年7月划为第八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撤销第八区,并入第一区。1956年3月,撤区划乡,分设河西、普兴、福来3个乡。1958年9月,将3个乡并入八面通人民公社。1960年4月,将原3个乡从八面通公社划出,成立黄金公社,同年8月更名为河西公社。1984年8月,政社分开,改为河西乡。
自然资源
河西乡是穆棱市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乡镇,盛产“二黑一黄”(石墨、煤炭、黄金),“百里金川”闻名全国。境内有岩金、沙金、煤炭、石墨、花岗岩、大理石,蛇纹岩等诸多矿藏,其中极具开发前景的矿藏有:煤炭储量2.2亿吨,石墨储量2,820万吨,岩金储量30.4吨,沙金储量8吨,花岗岩储量72.43万立方米,大理石储量100万立方米,蛇纹岩储量 40万立方米。
河西乡物产富饶,山川秀美。全乡共有土地面积46,300亩,草原面积21,746亩,森林面积2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这里山多宝多,在广袤的森林中生长着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柞桦木等名贵木材;有人参、黄芪、刺五加、桔梗、龙丹草等数百种中药材,有黑木耳、元蘑、猴头、榛蘑、蕨菜等山珍产品,年产量达1,000多吨。
经济发展
河西乡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2002年全乡粮豆薯总产量2,697万斤,农业总收入4,958万元,工业企业52户,年实现产值3,578万元,其中就包括省级著名企业莲花公墓。全乡工业经济形成了以煤炭、冶金、建材、酿酒、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工业体系,工业产品达几十种,其中“酒仙”牌系列白酒、大理石墓碑、高效节能红砖等产品畅销国内十几个省、市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特色、绿色农业初具规模,肉牛养殖、绿色食品开发、无公害农作物种植等产业方兴未艾,前景广阔。优质彩米、天然黑木耳、无公害绿色蔬菜等产品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盛誉。
河西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乡程控电话进入国际直拨网,移动电话实现全国联网,乡村道路硬化率达到70%。教育、文化、卫生设施齐备,广播电视实观了“村村通”。
河西乡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宽松的环境,诚邀中外各地企业家以合资、合作、独资或购买、兼并、租赁、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来该乡开发建设。
2、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河西乡区域概况
位于四川省汉源县坛子山东麓,流沙河中游西岸,东南距汉源县城9公里。地理位置在北纬29°25′,东经120°36′。北邻大岭乡,南接市荣乡,东隔流沙河与唐家乡相望,西以坛子山同石棉县丰乐乡交界,李西沟、游鹿口沟横穿乡境。面积31.77平方公里,辖香林、龙塘、庄子、羊山4个村民委员会,48个村民小组,19个自然村,2381户,9225人,为汉彝杂居地,乡政府驻香林寺,海拔865米。
历史沿革
河西古为夷地。清入沿礼乡,1952年始置河西乡,辖今大岭、河西,故有"鸡冠山下大岭坪,流沙水边河西村"之称。1958年成立 河西人民公社,1962年析出大岭,1984年复置乡至今。
社会发展
河西地势西高东低,由坛子山倾向流沙河,海拔在865--1700米之间,高差800余米,形成不同的气候物产带。香林村沿流沙河谷地分布,龙塘、庄子、羊山则分布于中、高山区。有耕地面积8094亩,产水稻、小麦、玉米、洋芋,间以多种小杂粮,2001年粮食总产量4354吨,农民人均粮食476公斤。其他农作物产核桃、花椒、梨、柑桔、油桐、种类蔬菜,年产蔬菜1300吨,水果1200吨,多种经营收入1400万元。
河西处于泸定煤田的尾端,无烟煤质量好,储藏浅,便于采掘,是县内民用煤的主产地,拥有煤厂10个,大小井洞27口,从业人员年平均在1200人左右,煤年产量12万吨。境内蕴藏有硫铁矿、花岗石、石膏等矿。
至2003年,有小学4所,中学1所,教职工47人,在校学生1916人,乡医院1所,医务人员3人,病床4张。境东游鹿口有双层石灰岩溶洞,纵深20余米,洞内石钟乳千姿百态。
3、甘肃省华亭县河西乡区域概况
地处甘肃省华亭县西北部,北连平凉市崆峒区,西接山寨乡和宁夏自治区泾源县,南部、东部与策底镇毗邻,总面积72.19平方公里。乡政府驻河西村,距县城23.5公里。全乡辖7个村,40个生产合作社,53个自然村。2003年末全乡总人口8157人,其中农业人口8157人1892人,城镇人口139人。全乡人口中男4111人,女3989人,总劳力5120人,占总人口的63%。全乡总面积为72.19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7737亩,人均3.4亩。
自然地理
四面群山起伏,中为河谷地,平均海拔1626米。策底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河谷地带地势较宽阔平坦,水利条件优越,为全乡粮、麻主产地。气候高寒干燥,无霜期短,自然灾害频繁,常有春旱、伏旱、霜冻和冰雹危害农作物。
资源特色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矿藏有石灰石、砂石、磷矿石等。林丰草茂,植被良好,全乡有天然人工林地1.2万亩,草场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文物古迹有建沟石佛群,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寺庙建筑已毁,现留遗址及石雕佛像28尊,存于飞凤山,保存比较完整,对于研究北魏文化艺术有一定的价值。旅游资源有野狐峡。农副土特产主要有:大豆、大麻等,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为主。药材有柴胡、党参、独活等。
交通通讯
河西乡距平华公路7.5公里,跨省泾华路横穿全境,乡村路4条20公里,县乡道路2条13.5公里;通讯较发达,电话实现了程控化,现有移动通讯基站1处,小灵通基站1处,2003年完成了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工程,实现了有线电视县乡同网;开通电信宽带,接入用户2户。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路、通邮、通信息。
经济状况
工农业总产值6016.2万元;农业总产值1062.7万元;粮食总产量4360吨;大口径财政收入11.7万元;畜牧业总产值318万元;2005年末总人口达到8134人。
工业:全乡有工企业7户,其中:集体企业1户,私营企业6户,个体工商户425户。
农业及基础设施:拥有耕地27737亩。其中:①小麦面积9300亩;②玉米面积6147亩;③洋芋3000亩,其中坑种洋芋2700亩;④豆类面积900亩;⑤油料面积1730亩;⑥蔬菜面积500亩;⑦药材面积1360亩;⑧退耕还林(草)面积4800亩。水利设施有杨庄向阳渠和建沟渠,共有支斗渠27条10320米,5000立方高位水池1处,有效灌溉面积2300亩。
畜牧业:全乡大家畜存栏8357头(口、只),其中牛3910头。2005年末猪存栏2427口,羊存栏2020只。当年牛出栏1950头,猪出栏3256口,羊出栏3980只。建成高标准温棚养畜专业村3个,全乡共有标准化养畜温棚775座。
4、青海省贵德县河西乡区域概况
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境中西部,距县府驻地3千米。人口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等少数民族,回族占总人口的24%。面积433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辖格尔加、下马家、下排、下刘屯、上刘屯、北房、红岩、大户、贡拜、江仓麻、加莫台、加莫河滩、才日堂、加洛苏河、木干、本科、瓦家、温泉、多哇、贺尔加、拉及盖、多勒仓山坪、西山湾、山坪园艺场25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1931年(民国20年)设刘屯乡,1949年并入当东乡,后改上当东乡,1956年与下当东乡、温泉乡合并为当东乡,1958年归贵德公社,1959年分设河西公社,1984年改为河西乡。2001年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6号文批复:撤销河西乡,设立河西镇。
5、四川省金川县河西乡区域概况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辖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7.5公里。面积61.4平方公里,人口0.3万。刷丹公路过境。辖甲咱、马道、乃当、营盘、杨家湾、木居里、热登7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1940年建甲咱乡,1955年更名河西乡,1960年河东乡并入改河西公社,1974年河东乡析出,1984年复河西乡。
经济状况
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经济林木有雪梨、核桃、花椒、苹果等。
6、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河西乡河西乡位于兰坪县东北部河西河(又称通甸河)两岸,东临丽江县;南连通甸镇,相距35公里;西与中排、石登接壤,距中排乡政府57公里;北与维西县交界。境内最高海拔3981米,最低海拔1900米,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河西村海拔2100米,距县城66公里。年平均气温12.6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850毫米,年霜期150天,境内森林覆盖率为42%,土地面积565平方公里。2004年,全乡年末总人口16645人(乡村人口3802户16392人中非农289人),其中白族4246人占25.5%、普米族3483人占20.9%、傈僳族6001人占36.1%、彝族833人占5%、汉族2040人占12.3%、其他42人(藏族25人、独龙族10人、纳西族7人)占0.25%。下辖河西、共兴、仁兴、永兴、新发、白龙、玉狮、箐花、大羊、三界、胜兴、联合、胜利13个村民委员会,101个村民小组(生产合作社),98个自然村。全乡年初耕地总面积43870.05亩,年内减少233.1亩(其中国家基建占地即公路占地14.7亩,其他基建占地176.3亩,因灾废弃32亩,宅基地10.1亩),年末耕地总面积43636.95亩(即常用耕地面积),其中水田167亩、水浇地7088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19508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2.71亩。境内有丰富的银、锶、铜、铅锌、铁、盐、汞、云母、石膏、蛇纹石、钴等十余种矿产资源;有丰富的野生菌类和兰草资源。大羊红蔓茎久有盛誉,境内的葵花籽、核桃油、辣椒和野生中药材倍受欢迎。民族文化资源是以普米族、白族支系拉马人为主的多元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