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仁宗
中文名称:孛儿只斤 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仁宗Āyurparibhadra
又名: 元仁宗 普颜笃皇帝
性别: 男
所属年代:元代
民族:蒙古族
庙号仁宗
谥号 圣文钦孝皇帝、普颜笃可汗
陵墓 起辇谷
在世 1285年—1320年
在位 1311年—1320年
年号皇庆: 1312年-1313年
延祐:1314年-1320年
相关人物:元武宗
生平简介
元仁宗 普颜笃皇帝 1311-1320年在位元仁宗圣文钦孝皇帝(1311-1320),名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元武宗弟,元朝第八位皇帝,蒙古语称普颜笃皇帝。早年从太常少卿李孟学习儒家典籍。大德九年(1305年),出居怀州。十一年,成宗死,回大都奔丧,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合谋,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海山(元武宗)为帝。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至大四年(1311年)即位后,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取消尚书省,停用至大银钞,减裁冗员,整顿朝政。
延祐元年(1314年),开科举取士。曾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进行田产登记,史称「延祐经理」。仁宗自幼熟读儒籍,倾心释典。曾下令将《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等书摘译为蒙文,令蒙古、色目人诵习。仿唐宋旧制,于延祐二年(1315年)诏行科举,尊崇朱熹之学,史称“延祐复科”。蒙元灭金、宋后,科举废弃。“延祐复科”距离宋亡36年,距离金亡更达81年,汉族士人至此方重获正常的晋身途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
又出兵西北,击败察合台后王也先不花。元朝历代皇帝中,仁宗是一位较有作为之君。后毁约将武宗之子和世㻋徙居云南,立自己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元英宗),打破叔侄相传的誓约。在位九年(1311年-1320年),庙号仁宗。
元仁宗的政绩
元仁宗 在位九年(1311年-1320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是元世祖的曾孙,成宗之侄,武宗之弟,武宗死后继承皇位,改元延佑,于至大四年登基,成为元朝第四位皇帝,是对中华帝国的发展起了最大作用的皇帝。
元仁宗继位时的元王朝已经过元世祖,元成宗两代(武宗时间较短)五十余年的治理,社会上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再经元仁宗的励精图治,使元王朝到强盛的顶点,以元仁宗的雄才大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固有版图。
在位十年,但后期元仁宗好大喜功,使元朝腐败之风滋长,使元王朝由盛转衰。元仁宗时代是元王朝的转折点。
爱育黎拔力八达早年从太常少卿李孟学习儒家典籍。大德九年(1305年),出居怀州。十一年,成宗死,回大都奔丧,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合谋,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海山(元武宗)为帝。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
至大四年(1311年)即位后,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取消尚书省,停用至大银钞,减裁冗员,整顿朝政。延佑元年(1314年),开科举取士。曾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进行田产登记,史称「延佑经理」。出兵西北,击败察合台后王也先不花。
在位十年,庙号仁宗。
元仁宗时期,平定了察合台后王的叛乱,"中国的元朝,作为其他蒙古汗国的唯一的宗主而存在。北京成为远至多瑙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世界之都。"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1320年)察合台后王自成宗时已归服元朝。武宗时,察合台汗宽彻曾将撤马尔罕、塔刺思(塔拉斯)、塔失玄(塔什干)等城在成吉思汗时所造的户口青册,迸呈元廷,以表示臣服。仁宗时,也先不花图谋联合金帐汗国月即别汗反元,月即别不从。一三一四年,元朝镇守北边的大将床兀儿出兵至亦忒海迷失之地,大败也先不花,遣使报捷。次年,又在赤麦干之地,击败也先不花的将领也不干和忽都帖木儿,追出其境,至铁门关。在札亦儿之地大败也先不花的大军。此战之后,西北平服。察合台后王不再发生叛乱。
元朝和清末不同,清末变法图强,而元朝国力强大,不存在图强的问题.元朝是一个基本没有边患的朝代.元朝的海外贸易发达,虽然自宋朝以来中国东南沿海偶有倭寇袭扰,但元朝在东南沿海有强大的舰队,而且商船都配有重炮,所以海盗望见元朝商船都远远躲避.元朝和当时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有密切交往,有的还派使节联络,比如罗马教皇,英国,法国,西北非的摩洛哥苏丹,北非埃及,东非坦桑尼亚,还有南亚的印度,东亚日本,等等,元朝南部边境远抵今天泰国北部的清迈,安南,占城(南越)都臣服元朝,朝鲜半岛全部被纳入版图.元朝的岁入高达2-4亿两白银,为中国历史最高。
因此,衡量元朝好坏不是国力是否强大,元朝主要问题是民族压迫,因此评价元朝那个时期最好,主要看是否发扬儒文化,是否重用汉官.按照这个标准,元仁宗时候无疑是最好的。
还有,元朝两极分化,穷苦百姓比较贫穷,但亿万富豪比比皆是.比如元初的朱清,福建蒲家,元末的沈万三,顾瑛,大船吴,等等,都是富可敌国的富豪,因此主要看能不能惠及普通百姓。
元仁宗时期重用的汉官主要有:中书平章李孟主管政事,翰林学士承旨赵孟复主管文化,都是朝中正一品的官员,赵孟复被元仁宗比作李白.元朝皇帝经常举办质孙宴会,邀请各大臣参加,赵孟頫是每次必邀的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