钬

钬 拼音:huóhuǒ繁体字:钬
部首:钅,部外笔画:4,总笔画:9 ; 繁体部首:金,部外笔画:4,总笔画:12
五笔86&98:QOY仓颉:XCF
笔顺编号:311154334四角号码:89780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4AC
基本字义
--------------------------------------------------------------------------------
● 钬
(钬)
huǒㄏㄨㄛˇ
◎ 一种金属元素,属稀土金属。
汉英互译
--------------------------------------------------------------------------------
◎ 钬
holmium
English
--------------------------------------------------------------------------------
◎ holmium
元素名称:钬
元素原子量:164.9
元素类型:金属
体积弹性模量:GPa
40.2
原子化焓:kJ /mol @25℃
301
热容:J /(mol· K)
27.15
导电性:10^6/(cm ·Ω )
0.0124
导热系数:W/(m·K)
16.2
熔化热:(千焦/摩尔)
12.20
汽化热:(千焦/摩尔)
241.0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
18.7
元素在宇宙中的含量:(ppm)
0.0005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太平洋表面 0.00000016
地壳中含量:(ppm)
1.4
晶体结构:晶胞为六方晶胞。
氧化态:
Main Ho+3
Other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m/S) 2760
电离能 (kJ /mol)
M - M+ 580.7
M+ - M2+ 1139
M2+ - M3+ 2204
M3+ - M4+ 4100
维氏硬度:481MPa
发现人:索里特(J.L.Soret)、克利夫(P.T.Cleve) 发现年代:1878至1879年
发现过程:
1878年为索里特(J.L.Soret)发现;1879年又被克利夫(P.T.Cleve)发现。
元素描述:
第一电离能6.02电子伏特。有金属光泽。与水能缓慢起作用,溶于稀酸。盐类是黄色。氧化物Ho2O2为淡绿色。溶于矿物酸而产生三价离子黄色盐。
元素来源:
由氟化钬HoF3·2H2O用钙还原而制得。
元素用途:
它和镝一样,是一种能够吸收核分裂所产生的中子的金属。在核子反应炉中,一方面不断燃烧,一方面控制连锁反应的速度。
元素辅助资料:
1842年莫桑德尔从钇土中分离出铒土和铽土后,不少化学家利用光谱分析鉴定,确定它们不是纯净的一种元素的氧化物,这就鼓励了化学家们继续去分离它们。在从氧化饵分离出氧化镱和氧化钪以后,1879年克利夫又分离出两个新元素的氧化物。其中一个被命名为holmium,以纪念克利夫的出生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古代的拉丁名称Holmia,元素符号Ho。其后,1886年布瓦博德朗又从钬中分离出了另一元素,但钬的名称被保留了。
随着钬以及其他一些稀土元素的发现,完成了发现稀土元素第三阶段的另一半。
钬
holmium;
钬
(1)
钬
huǒ
(2)
三价的稀土族金属元素,与钇共生(如在硅铍钇矿中),形成乳白色或黄色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之磁性在已知化合物中属最高之列 [holmium]――元素符号Ho
元素符号: Ho 英文名: Holmium 中文名: 钬
相对原子质量: 164.93 常见化合价: +3 电负性: 1.23
外围电子排布: 4f11 6s2 核外电子排布: 2,8,18,29,8,2
同位素及放射线: Ho-163[4570y] Ho-165 Ho-166[1.1d]
电子亲合和能: 0 KJ·mol-1
第一电离能: 581 KJ·mol-1 第二电离能: 1139 KJ·mol-1 第三电离能: 0 KJ·mol-1
单质密度: 8.54 g/cm3 单质熔点: 1470.0 ℃ 单质沸点: 2720.0 ℃
原子半径: 2.47 埃 离子半径: 埃 共价半径: 1.58 埃
常见化合物:
发现人: 克利夫 时间: 1878 地点: 瑞士
名称由来:
得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拉丁文名称“Holmia”。
元素描述:
十分柔软而富于光泽的银白色金属,有延展性。
元素来源:
存在于硅铍钇矿里。大部分取自含50%稀土元素的独居石砂,其中钬一般占0.05%。
元素用途:
目前没有什么实际用途(钬可用于玻璃调色)。尽管如此,钬的某些罕见的磁性特征使人们对其未来应用前景寄予厚望。
另外,HO还指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它是血红素分解代谢过程中的限速酶,人体内的CO主要是由血红素氧化酶(HO)代谢产生的。HO有三种类型:氧应激诱导型(HO-1)、组成型 (HO-2)及尚未明确的HO-3。研究表明,HO-1不仅在机体生理状态下发挥作用,更主要是在机体其他非正常状态或应激状态发挥作用。 HO-2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及睾丸,HO-2产生的CO在神经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与CO发挥神经递质的作用密切相关。许多学者对HO及其产生CO的途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表明通过这-途径产生CO的速度和数量为0.4ml/h(16.4/μmol/h)。现已知HO几乎分布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并涉及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这提示CO的产生部位可能十分广泛。目前大量的研究证实CO是体内重要的细胞间信使,在心、脑和血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参与调节体内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