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镜塘
庞镜塘(1900-1977) 原名庞孝勤,别名(笔名)黑园,菏泽市东郊庞楼村人。其祖父庞玉璞任清末两广督标中镇府兼两广水师提督,其父庞士云,清监生、候补知县。庞镜塘生于广州,9岁时祖父去世,随父亲还乡。
1921年,他毕业于山东省立六中,并于是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后转入山西大学政治经济系。1925年毕业后南下广州,参加国民革命。1927年春,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1928年代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右翼军政治部主任。1929年秋,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兼国民党汉口市党部整理委员。1932年,调任国民党北平党部整理委员兼北平农学院讲师。1934年夏,任浙江省台州行政督察专员兼临海县长。1937年,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长。1943年任国民政府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被选为“国大”代表。
1948年济南战役时,他从城中潜逃,是年10月9日在临城被解放军俘虏,后被送往华东军区解放军官训练团改造学习。通过学习,他才认识到蒋家王朝的黑暗腐朽,明白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60年11月28日被第二批获赦后,周恩来总理专门邀他至家中作客,勉励他在有生之年,多为人民做有益之事。此后,他被安排到沈阳定居,任沈阳市政协文史专员。他潜心学习,根据自己所亲身经历,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文史资料,揭露了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和CC派活动的内幕,并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专辑上发表。
庞镜塘晚年怀念在台湾的亲朋故旧,每次致函亲友,希望他们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他的继妻杨宝琳,现为台湾地区国民党“立法委员”,所生2女均定居境外。他曾致函妻女,邀她们回大陆,定居加拿大的次女曾两次回国探亲。
1970-1974年,他在辽宁省新民县大柳屯农村插队期间,通过劳动锻炼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曾拿出自己的3000元积蓄,帮助农村办电。
庞镜塘喜爱收藏古书和名人字画,几十年来收藏书籍多达9万余册,其中有不少珍本秘籍。晚年他将珍藏的善本图书,大部分捐献给国家。由其幼子庞祯代为保存的名书法家赵子谦的手迹隶书四扇屏,也于他获赦后献给全国政协。
1977年5月12日,他在沈阳因病去世,终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