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镇
1、广东省连州市西江镇基本概况
连州市西江镇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东面、南面毗邻阳山县的黄坌镇和小江镇,西面、北面与连州市龙坪镇接壤,距离连州市区26公里,国道32
西江镇图片3线贯穿全境。全镇总面积210.3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委会,1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8万人。
自然资源
西江镇辖区内储藏着十分丰富的粗晶大理石矿、硅灰石和汉白玉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大东山岩体西面,是连州市花岗岩、大理石、汉白玉板村主产地,经专业机构检测证明,在当地开采出来的粗晶大理石矿原矿中cac03含量和白度普遍在98%以上,在粗晶行业内素有“天下第一白”的美誉,是真正的具有“高纯度、高白度”的“双高”原材料,根据地质勘测有关资料反映,西江镇的粗晶矿储藏量约为12000万立方米。
西江镇矿产资源优势
1、矿产资源种类、储量及分布情况。西江镇境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较大的有粗晶石矿、大理石矿和铁矿。粗晶石矿和大理石矿储量约12000万吨,大理石矿荒料约2500万立方米,粗晶石矿的纯度较高,其白度和含量普遍都在95%以上,它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矿石,可用于制做化肥、冶金用熔剂和塑化填料等。滑石矿主要分布在井塘、茶田村委会辖区内,其矿石质地较好。铁矿主要分布在双塘、铁坑村委会辖区内。
2、目前资源利用情况。通过近几年的开发,粗晶石矿和大理石矿的开发利用已具备一定规模,全镇现有开采粗晶石矿的企业17家,开采大理石矿的企业4家,年开采量为:粗晶石矿20多万砘,大理石荒料2000多立方米。利用当地开采原矿,进行深加工也拉开了序幕,现有粗晶石矿粉体加工厂1家,大理石板材加工厂4家,年加工粗晶石原矿能力3万多砘,加工大理石板材能力 平方米。新一届镇委、镇政府领导班子对招商引资工作十分重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短短的二个月时间,便与投资额近1000万元。其中以利用当地原矿进行深加工的项目为主,现动工在建的粗晶粉体加工厂2家,编织加工厂1家,拟建的粉体加工厂3家,拟投资开采铁矿和滑石矿的企业各1家[1]。
社会发展
近年来,西江镇党委、政府抓住“珠三角”产业大转移的机遇,确立了“工业立镇”的经济发展思路,根据镇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粗晶矿、硅灰石、大理石和优质石灰石等优质碳酸钙矿产资源,充分发挥当地
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超微材料深加工等建材化工业。碳酸钙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成为了该镇近两年工业发展的重头戏,加工后的硅灰石、粗晶石 超微材料应用广泛,普遍适用于造纸、橡胶、涂料、油漆、电缆、塑料、PVC管材、型材、饲料、日用化工行业,市场前景极其广阔。
目前,西江镇已经初步建立了以粗晶矿、硅灰石和非金属超细材料为主的专业生产加工区。全镇17家企业每年能够生产碳酸钙系列产品25万吨,主要产品有纳米碳酸钙、轻顾:碳酸钙、超细重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其中主要产品纳米碳酸钙年产1万吨的生产线正在施工建设之中,轻质碳酸钙年产量为1.5万吨,重质碳酸钙100—400目的产品年产量为此万吨,重质碳酸锊800目的产品年产量为5万吨。活性碳酸钙产品年产量为3万吨。产品严格按照国家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深受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西江镇不但有便利的交通,丰富优质的粗晶矿、硅灰石、汉白玉大理石、优质石灰石等资源和各类优质的碳酸钙产品,而且投资环境优越,投资政策优惠。
服务机构
该 镇政府各服务部门:
1、招商引资办:向客商宣传介绍我镇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提供投资咨询、洽谈协商,引进新项目。
2、企业办: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指导,接受和处理企业投诉,宣传、解释和贯彻新政策。
其提供他相关服务的机构和部门:
1、供水、供电公司:用水、用电的报装和验收,供水、供电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2、劳动所:劳资纠纷调解,代办各种社会保险,结业培训,代企业招工。
3、国土所: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办理土地使用证、房地产等业务。
2、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西江镇位于贵州省雷山县的东北部,处在东经108°5′---108°22′,北纬26°20′---26°34′之间。镇人民政府驻地西江距县城37公里,距州府凯里39公里,海拔833米。全镇国土面积为18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858.8亩,人均0.66亩。
西江镇北邻台江县,西北接凯里市,西面是郎德镇,南面临城关镇,东北面紧靠巍峨的苗岭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西江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4℃,绝对最高温35.1℃,绝对最低温-9℃。境内河流长度16.8公里,流域面积65.39平方公里,平均比降45.7%。最大洪水流量455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2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为1.84立方米/秒,年平均降水量1400-1500毫米,无霜期230-250天。西江气候温暖,热量条件较好,适宜农、林、牧业生产。
西江镇于1992年4月撤区并乡建镇时,由原来的黄里乡、白莲乡、大沟乡和西江镇三乡一镇合并而成,辖24个行政村,58个自然寨,222个村民小组及1个居委会,全镇共有5759户,总人口24147人,其中农业人口23583人,占总人口的97.66%,非农业人口564人,占总人口的2.34%;男12711人,占总人口的52%,女11436人,占人口总数的47.3%,男女比例接近1:1;全镇共有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21585人,占总人口的89.4%,侗族53人,水族2人,彝族5人,壮族2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
全镇现有初中一所、镇级中心完小一所、片区级中心完小3所、村级中心完小8所。2001年教育“两基”工作通过县级验收。近两年来,县、镇各级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共计投入建校资金325万元,新增校舍面积547.32,适龄儿童失学率为0.45%,较往年有所降低,初中生均校舍达到6.08平方米。与此同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素质教育工作,采取开展扫盲及农技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民总体素质。近两年来,共扫除青壮年文盲1140人,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2800余人(次),全镇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年。
全镇农民储蓄存款余额达735万元。人均占有粮食344公斤,年人均收入达1275元。全镇现有优质果品基地2950亩,有产值茶园600余亩,新建茶园610.5亩。近两年来,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农民实现短期增收的重要渠道,全镇外出务工人员共3700余人,年创造劳务输出直接收入达300余万元,约占农民总收入的10.5%。
3、江西省会昌县西江镇西江镇位于会昌县北部,东临瑞金市云石山乡,南靠文武坝镇,西连小密乡,北毗瑞金市万田乡。全镇土地面积263347亩,全镇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27386亩,占13%,林地面积148293亩,占64.7%,森林覆盖率53.6%,水域面积16782亩,占7.8%,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83个村小组,总户数11879户,总人口51289人。
增加了一张西江的图片交通条件便利。323国道、赣龙铁路和即将动工兴建的厦蓉高速公路贯穿该镇,镇区南郊建有铁路客运站和货运站,东至瑞金市区25公里,西至赣州市区120公里,至于都县城55公里,至京九铁路江口站91公里,南至会昌县城45公里。
自然资源丰富。西江镇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 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土地肥沃, 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和农林资源。贡江二级支流澄江自东向西贯穿全镇,支流密布全镇,地下水质好。石灰石储量居全县之首;王天堡晒烟名播赣、粤、闽,据传曾为清朝贡品;石门、火星鳗鱼鲜肥脆嫩;水稻、甘蔗、 脐橙产丰质优。西江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自2000年西江镇被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以来,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圩镇面积达2平方公里,建成了全县一流的的商贸大市场,站前广场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圩镇市场卫生、秩序良好, 开通了高杆灯,实现了路平、灯明。西江是会昌的北大 门,人流物流量大,是邻近三县八乡的贸易集散地。
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西江镇党委、政府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镇人民发展各项事业,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正在开展的以“五新一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促进了西江各项事业的发展。西江镇河背村在全县率 先组建社区服务中心,见潭、石门、牛睡、饼丘等村级社 区服务中心也日益完善。全镇共修建水泥路37公里,70% 的村修通了水泥路,今年冬将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4、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江镇西江镇位于岷县县城北部。地处东经104°00′,北纬34°34′。东濒洮河,同梅川镇隔河相望,南连岷阳镇,东南与茶埠镇接壤,西接清水、维新两乡,北依中寨镇,面积约114.07平方公里。镇政府驻西江村。距县城20公里。解放后属将台区,1955年区内普遍成立了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成立了西江公社,1961年又分成了西江、牛坝两个公社,1972年恢复原名西江公社,1982年12月更名为西江乡,2001年更名为西江镇沿用至今。
西江镇因驻西江村而得名。现辖19个村委会,17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803户,其中农业户5656户,总人口26124人,农业人口25884人。
全镇地处半川半山地区,平均海拔2420米,八娘村海拔2200米,切岔背海拔2700米。沿洮河川区平均气温6.3℃,山区3.3℃,年平均温6.0℃。山区无霜期94天,川区131天,年平均无霜期118天,年平均降雨量582毫米。川区农作物是全县农作物早熟地之一。全镇耕地面积28905亩,人均占有1.1亩。2003年粮食总产3300吨,洋芋产量3128吨,药材总产2279吨,当归产928吨,农、林、牧、渔总产值2531万元,农业增加值17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8元。川区可利用洮河和几条沟的水灌溉。目前在农作物种植川区基本实现了药材化。全镇现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859人,小学19所,在校学生2896人。有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7人。同时境内还有新石器时代遗址(草滩村),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