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轮镇
区域概况宝轮镇地处川陕甘结合部,是广元城西最重要的卫星城镇。全镇幅员面积146平方公里,距广元城区仅25公里,历来为川陕甘三省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交通十分便利,国道108线、212线在境内交汇,成广高速公路在此设有进出口通道,宝成铁路复线、成普铁路横贯全境,境内有国家三级客运站和货运中转站,广元机场距镇区仅2.5公里。境内装机11万千瓦的紫南坝电站即将开工建设。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三江在此汇合,水运也十分方便,境内通讯发达,全面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各种通讯业务可达世界各地。城镇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建有11万千伏变电站,日供水量1.8万吨的自来水厂,全面完成镇区街道、人行道的硬化、绿化,道路铺装率达95%。驻镇金融保险机构齐全,有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及3家保险公司。文化、教育、广播电视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迅速,有电大1所,技校2所,高完中2所,中小学及幼儿园59所,有市、县级医院5家,有线电视站3家,文化娱乐设施齐备。镇内旅游资源丰富,有“龙王沟”溶洞群、云洞寺等景点,镇区到剑门关、白龙湖、昭化古城、牛头山等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十分便捷。
宝轮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64187
男
32792
女
31395
家庭户户数
19139
家庭户总人口(总)
60015
家庭户男
30196
家庭户女
29819
0-14岁(总)
13085
0-14岁男
6804
0-14岁女
6281
15-64岁(总)
47480
15-64岁男
24049
15-64岁女
23431
65岁及以上(总)
3622
65岁及以上男
1939
65岁及以上女
168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6803
历史沿革宝轮镇文化底蕴深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原为古昭化治地,各朝代大都设建制,其镇名因宋代在此建立佛寺宝轮寺而得名,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地处川、陕、甘交界处,商业繁荣,历来为商贾云集之地。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1958年划为昭化县治地,1959年因昭化并入广元县而为成广元县治地,1985年11月宝轮镇和石龙乡合并升为区级镇至今。
自然资源宝轮镇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幅员面积146平方公里,镇域境内多山地丘陵,地貌从浸蚀褶断中山为主,境内主要河流为清江河和白龙江,两江均为嘉陵江的主要支流,水力资源丰富,气候特点为亚热带润湿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0C,年均日照时间为1387.2小时,降水年均达944.0毫米,镇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境内通讯业务健全,全面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各种通讯业务可迅达世界各地。交通运输便利,国道108线、212线在境内交汇,新开通的绵广高速公路在此设有出入 通道,宝成、成普铁路复线横贯全境,广元机场就设在镇域内,镇内有街道11条,人行道的硬化、绿化,道路铺装率达95%,金融保险机构齐全,有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6家金融单位和3家保险公司。文化、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迅速,有各类学校64所,有市、县级医院4家,有线电视站3家。装机量达11万千瓦紫南坝电站已于今年12月开工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为宝轮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济发展宝轮的经济活跃,发展迅速,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努力当好川陕甘的物质集散地和信息窗口,并积极对外招商引资,特别是1994年、1995年、1999年被评为全省、全国的小城镇建设试点、示范镇以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该镇的发展建设,提出取小城镇开发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在市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通过落实优惠政策,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加大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多种措施,给宝轮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现镇内有中央、省市、区各类企事业单位168家,建起了8个专业市场,64家物资转运站,有私营企业110多家,个体工商户4400户。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2073万元,同比增长10.4%。乡镇企业总值达2.1亿元,财政税收4500万元,农民和居民年人均收入分别为2700元和4500元,并且各项经济指标成逐年递增的趋势。
社会文教宝轮社会稳定,治安环境良好,民风淳朴,总人口有8万多人,其中城镇常驻人口5万余人,民族结构较为单一,以汉族为主,有少量回族与之杂居。近年来该镇经济发展迅速,商业氛围浓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镇内有多个群团组织和文化团体,经常举办艺术节和各种文艺演出,展览等活动。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有多家歌城,休闲中心和电影院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有医院4家,其中市级医院一家,县级医院三家,其业务过硬,设备优良,镇内教育事业发达,有电大1所,技校2所,高完中3所,中小学及幼儿园59所,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齐全,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教师占师资的40%左右,持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师资为绝大多数。
走进新的2009年,该镇党委政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卫星城市建设的构想,全力实施“跨越赶超、率先发展”战略,在灾后卫星城市建设上,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标准管理,携手共建亮丽、雅致、温馨、和谐新宝轮”的理念,加大创建优美城市的力度。完善功能,优化环境,在打造魅力卫星城市上取得新突破。[1]
资源优势宝轮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集镇历史距今已有1770多年,春秋时期蜀主开明氏之弟"苴候"在宝轮附近的老昭化建立了都邑,秦灭蜀后于299年在这一带建立了葭萌县,三国时期战事频繁,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历史遗产丰富,有战国时期宝轮船棺墓葬群遗址。有大量的巴蜀中原铜斧、戈、笄、钎、陶等器物,位于石龙村边的"石关子"码头自古繁荣,来往客商川流不息,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白龙湖、昭化古城、牛头山和佛教胜地天台山等景点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宝轮的矿藏、自然资源丰富,白龙江、清江河、嘉陵江三江交汇于此,矿藏以煤炭为主,石灰石、滑石、沙金、重晶石、铝土矿等矿藏贮量较大。
招商引资宝轮镇党委、政府特别重视宝轮的对外宣传工作,突出了宣传思想,以宝轮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为基础,大力宣传宝轮良好的投资环境,突出其所处地域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等一系列有利条件,由于宣传工作的强势推广,以及宝轮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宝轮现已成为了广元乃至川北的投资热土,现主要招商项目有宝轮旧城改造项目,土地开发项目,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各厂矿的建设项目等。随着宝轮小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增加,各种企事业单位的不断增多,也急需建设大中型的会议、会展中心,大型停车场地、体育、娱乐等各种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