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山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宾山寺 在广西桂平市城北9公里的南木镇和社村宾山之东,宾山旧名仙沙、崩沙,是隋开皇15年(公元595年)建置的大宾县治,故名宾山。也有以思灵山为主,此山为宾之说。海拔86.6米,螺蛳形,背靠浔江,前向田垌。寺以山取名,据寺内碑文记载“仙沙寺降自鼎建,历千百余载”。后经历代修葺,始具现有规模,为桂平最早的古寺,距今已有1410年的历史。而自1950年以后经过“文化革命”等浩劫,寺内佛像、雕饰、碑刻被毁较多。解放后改为和社村学校,后搬出,现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分三进,中进有左、右耳房和楼阁,全属青砖结构,寺内尚存《重修宾山寺》、《建文昌祠魁星阁碑记》、《寺田碑记》等不同朝代的碑刻共32块。门左右有旗鼓石,前为平地,东面有三株大榕树。绿树掩映,幽静雅致,“古树临风犹引鹤,重阳有酒复登临”。“宾秀特潮”为桂平八景之一。人们登上宾山,远眺桂平城区和周围山水、村庄,山明水秀,环境旷达优美。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