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闻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西湖十景之五

柳浪闻莺

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的大型公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梅花等异木名花。

一、简介南宋时为帝王御花园,称聚景园,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现为占地十七公顷的柳浪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 ,占地约二十一公顷。南宋时其,它的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是欣赏西子浓妆淡抹的观景佳地,临水眺望,视野开阔,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园东草地坪上耸立着“中日不再战”纪念碑,并植有日本樱花。

柳 浪 闻 莺

柳浪闻莺

明 /万达甫

柳阴深霭玉壶清,

碧浪摇空舞袖轻。

林外莺声啼不尽,

画船何处又吹笙。

二、歌声婉转的莺鸟莺

雀形目,莺科或林莺科的小型鸣禽。

莺类体小,善捕食昆虫,鸣声乐耳。见於花园、林地及沼泽地, 多为棕色、绿色、橄榄色、棕色、浅黄色和黑色。有近350种,与鸫及旧大陆翔食雀类近缘。莺科的种类主要见於欧亚到澳大利亚及非洲一带,为人们所熟知,因此各有其俗名,如黑顶莺、白喉莺,及棕柳莺,苇莺属,短翅莺属,芦莺属,树莺属。

柳浪闻莺

三、历史上的柳浪闻莺宋末元初,聚景园成为“散景园”,其南侧一带,被辟为随蒙元铁骑南下迁居杭州的回民民墓地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兴建清真寺,死后葬此,这里又俗称回回坟;其中段之地,荒芜淤塞成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泽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灵芝寺,显应观等显赫堂皇的寺庙,也随园景一起难逃厄运。到明代中叶,当年蔚然大观的柳浪闻莺胜景,只剩下柳浪桥,华光亭两处破旧陈迹。清初,更是一派凄凉景象,紫珊老人(钱塘诗人徐逢吉)《少年游》词的上半阙专写地盛况不再的情景;“蛇蟠眢井,狐窜破冢,辇路已全荒。燕子飞来,桃花不语,阅过几沧桑。”清中期逐步恢复柳浪闻莺旧景。到一九四九年,柳浪闻莺仅存景名碑,石碑坊,石亭子和沙朴老树各一,表忠观(钱王祠)旧屋一区以及祠前方塘两口。附近居民干脆称那里为坟山窠。

四、现在的百姓公园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特色柳树。低垂青丝,如少女想着心事的叫垂柳;柳丝纤细风中飘动似贵妃醉酒的,称“醉柳”;枝叶繁茂树头若如狮头的,称“狮柳”;远眺象少女湖水旁浣纱漂丝的,称“浣纱柳”等。百柳成行,千柳成烟,细柳丝绦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形成了真正具有神韵的的有“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

公园东南辟为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场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为杭州市民和八方游客晨间锻炼、假日休闲和节日庆典的好去处。每到夏秋季节,这里又是消暑纳凉的“夜花园”,歌舞、戏曲、电影,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花展、灯会、民俗风情表演等,吸引着人们。

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布局的庭院景区,沿用“聚景园”旧称命名。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每到阳春三月,绿柳笼烟时节,万树柳丝迎风飘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汹涌。现在这里的柳浪闻莺公园,四个友谊、闻莺、聚景、南园景区,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浪下拍打着着紫楠、雪松、广玉兰、碧桃、海棠、月季、梅花等异木名花。园东草地坪上耸立着“中日不再战”纪念碑,耸立在日本樱花的雪海之中,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象征。园南隅有小山樵舍,是清代文人陈兆仑旧居。

交通情况:乘K4、38路清波门站下。

五 、柳浪闻莺鸟,繁花衬童颜《柳 浪 闻 莺 》

--扬眉

早春三月,

轻柔的风拂过八百里的钱塘,

带来了南国温暖的气息,

融化了湖面上晶莹的冰晶。

早春三月,

柳浪闻莺

西子的水面荡开了柔柔的波,

将一湖的玉液揉搓成褶皱的绸,

推向钱王的府邸拍打着斑驳的基石。

早春三月,

岸上的伸吐出了毳毳的新绿,

把平坦的滩涂幻成荣荣的褥,

延续到巍峨的吴山的脚下。

早春三月,

柳浪闻莺

岸边的堤柳吐出了明黄的嫩丫,

将一头的青丝散成庸懒蓬松的披发,

飘曳着淡装少女涩涩的情思。

早春三月,

堤上的桃树绽开了羞涩的笑容,

花团锦簇地怒放着嫣红的花蕾,

醉卧在水光潋滟的青石上。

早春三月,

繁茂的樱枝敞开了青涩的胸怀,

将一树的籽玉雕成缤纷的素蝶,

煽动着柔弱的翅漫舞在水榭楼阁间。

早春的三月,

翠绿的莺鸟放开了婉转的歌喉,

颂扬着暖融明媚的春光,

穿梭在柳帘花丛的眸光中。

舒缓的轻音乐从钱王祠中传出,

带着远古质朴的韵律,

缠绕在青灰色的殿阁楼宇,

给人们已无尽的瑕思冥想。

伴随着清扬悠韵的旋律,

在青石板搭砌的水坞上,

柳浪闻莺

舞动着的是舒缓流畅的脚步;

在垂绦飘丝的柳荫下,

挑动着的是青光寒影的剑风;

在桃红樱素的花丛中,

热吻着的是那依依恋人,

香了一湖的春光。

六、圆明园的柳浪闻莺景区

柳浪闻莺

北京圆明园的柳浪闻莺景区在文源阁西北,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建。在溪滨柳荫间,竖立一座汉白玉石坊,坊楣题额“柳浪闻莺”,略仿杭州西湖同名景意境。此坊额曾流散于北京大学朗润园,1977年运回圆明园,今展陈于西洋楼海晏堂遗址北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