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
人物简介祝枝山(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汉族,名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生平经历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
草书云江记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祝允明一一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为最;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传世墨迹如小楷《出师表》、草书《自书诗》、《落花诗卷》、《洛神赋卷》、《前后赤壁赋卷》等均为其代表作。著有《怀星堂集》(三十卷)、《苏材小纂》、《祝子罪知录》、《读书笔记》、《前闻记》等,撰有《兴宁县志》。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小楷前后出师表》我国明代中期苏州一带,工商业比较发达,文人荟萃。“吴中三家”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均生长在苏州地区,其书法艺术成就比较突出,影响较大,是我国明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祝、文、王为代表的明代中期的书法艺术成就,在于他们在继承魏、晋、唐、宋、元优秀书法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独具风格,突破了明代初期以来“馆阁体”对书坛的笼罩,一扫“靡靡之格”,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途径,被誉为明代“书之中兴”。在“吴中三家”中,祝允明的书法艺术成就就最为突出。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道:“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明山藏》一书称祝允明之书法“为国朝第一” 祝允明青年时代学书条件优越。他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徐有贞的外孙、李应祯的的女婿。徐有贞擅长草书,取法唐代张旭和怀素。李应祯的篆、隶、楷、行、草均工。祝允明从师两位长辈,耳濡目染,为其成为明代中期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征明对此有如下概述:“早岁楷法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
祝允明《饭苓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祝允明成年之后,极为重视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借鉴,直接从魏、晋、唐、宋、元诸家书法中汲取营养,古代名迹无所不窥。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称:“京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希哲学书精工,自急就以逮虞(世南)赵(孟頫),上下数千年罔不得其结构,名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真行,怀素狂草,尤臻妙笔”。祝允明在其《怀星集·写体名书与顾司勋后集》中写道:“今效诸家制,皆临书以意构之尔”。这是祝允明对其书法艺术的实践中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祝允明能够在观察古人书迹,掌握各家用笔和法度的基础上,认真领悟各家书法的性情和气势,默识其笔意和字体结构及章法布白,成功地融合各家法度、神韵于一炉,取精用弘,时出新意,挥洒自如。这种“以意取之”的学书方法及其艺术实践,使他能够独步一时,名动海内,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嘉靖二年(1523年)祝枝山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六十七岁。祝允明死后葬于苏州近郊横山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草书李白蜀道难祝枝山比唐寅大十岁,但关系十分密切。当年唐寅踌躇满志进京赶考却被诬下狱,连妻子都弃他而去,而后心灰意冷,整日借酒消愁。正是祝允明的及时规劝,才促使唐寅重新发奋读书,终于有所成就。然而,其实祝允明自己的一生也是悲剧性的,他32岁中举,意气风发,以为录取高第易如反掌,不料此后竟七试礼部不成,仕途的失意和打击使他的思想由积极入世的儒家观念转向了消极出世的老庄哲学。唐寅晚年自号六如居士,皈依佛门;而祝允明多署“枝山道人”,归向道家。这不能不说是封建社会文人的遗憾。
祝枝山代表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他为人豪爽,性格开朗,其无拘无束的气度,表现在“狂草”中,虽偶有失笔,却写得舒展纵逸,气韵生动,是值得后人研习的一位书家。
奇文逸事
小楷毛珵妻韩夫人墓志铭祝枝山,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虽为举人,但无意于功名,心思全在书法上,草书尤其闻名。两人性情相近,时常拎著酒壶,乘著渔船,一面饮酒赋诗,一面欣赏山水,颇有避世弃俗之意。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后不久,祝枝山也辞了知县,两人更是结伴冶游,放情诗酒,寄意名花。曾传说两人有一次抵扬州,发现所带银两已用尽,听说扬州的盐政御史喜好风雅,便化身为化缘道士来到衙门。御史请他们以石为题,联句成诗,于是两人之作,御史极为满意,便大赏银子,两人又因此多玩好几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书,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画技,更使得「唐画祝字」远近驰名。
张灵,字梦晋,自幼聪明过人,曾在童子试中得到状元,但因父亲早逝,渐渐疏狂不羁,嗜酒如命。祝枝山见他可惜,收他为徒,从此他便常和祝枝山、唐伯虎云游四海。有次,三人在酒店喝完酒才发现没带钱,于是唐伯虎找张白纸,几笔勾勒,便成青山绿水,祝枝山接过笔,题了四句诗,更增色不少,最后梦晋在绿水旁添了个汲水小童,顿使画面生气盎然。此画不但付了酒钱,更让他们多喝了几杯。〔梦晋天生喜好自然,不汲汲於官名,始终为唐伯虎他们的最佳挚友。〕
祝枝山写春联
明代书画家祝枝山嫉恶如仇,常用笔画戏弄贪官污吏。
某年除夕,他应邀为一刘姓赃官题写了两副春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赃官看后恼羞成怒,即刻扭了祝枝山要问罪。
祝枝山抱拳一笑:“大人差矣!学生写的全是吉庆之词啊!”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于是,祝枝山抑扬顿挫地重又当众念了一遍。赃官和众人听得目瞪口呆,无言对答。好半天,方如梦初醒,再看那祝枝山,早已扬长而去。
小说人物祝枝山也是公孙宇小说《追命血刀》中的人物,洼里山庄的庄主,武林耆宿。洼里山庄在文中“一庄二帮四大派”的概念中是“一庄”(即洼里山庄)的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