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
【1】.80后定义80后一词来源于国际社会学家们讨论社会发展一代名词.是指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计划生育发展的新阶段1979年至今)的代名词。以此讨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用法制限制人类生育后所面临的问题及80年以后所出生的独生子人群所面临的生活、成长、文化发展问题。后来此词被广泛的作为1980年1月1日-198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代名词,也由此出现了70后、90后等一些类似词汇。
首先要判定:以出生时间来界分人的文化群,方法不科学。这个词由少年作家恭小兵提出,本来是文坛对1980~1989年出生的年轻作家的称呼,后被各个领域借用,指代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
80后字面意思是指在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群,但其实包含着一种文化现象,其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文学等简单字面含义。
王朝80后吧LOGO由于80后所经历的特殊历史背景,他们在人们眼中一直没有很好的印象,早些年网络等媒体上到处是“歧视”80后的现象,包含攻击的字眼处处可寻,如被称“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愚昧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人们对80后的一些看法和偏见亦在逐渐改变,尤其是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以及奥运圣火护卫战中,这一群年轻人的血性表现,作为有力的中坚力量点燃了国人又一次的爱国热潮,充满活力地宣传了爱国、思辨、正义、人性的积极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他们的看法,至此各种媒体对80后进行的积极报道和正式宣传开始进入主流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80后是一直亲眼鉴证着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发展崛起并与之一同成长的特殊的新一代,20年左右的人生历程中目睹到的多是整个民族的自强不息奋起拼搏史。
与90后不同,他们存有从小到大眼见祖国由相对困难落后直至今天的成就的完整记忆,度过了没有高科技围绕、没多少物质生活享受却简单充实、在今天看来珍贵特别的童年时代,以及率先跨入中国的信息新时代前沿接触新生事物、成为新千年第一批彰显个性的族群的少年时代,最终成为了现今这群开始思考民族荣誉国家前途、日渐成熟进入社会有所担当的青年一代。
80后年龄正处在20岁到30岁之间。现在很多年青写手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85、86往后来的小伙子们,小姑娘,大器早成,不是写书出了名,就是演戏,唱歌出了名的叫“80后现象”、“80后写作”。
狭义80后:指80-89年出生的人
广义80后:指80年后出生的人
另外,还有一种在80后内部细分出85后(85-89年出生的人)的说法,用意大概是旨在强调80-84年出生的这代人身上的过渡特质和宣告85后新时代个性的正式成型,不很普遍。
09年春晚,80后有了个新的概念,80岁以后的人群。
【2】生于八十年代有人说“80年代出生者”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我。然而面对“你自信么?”,这样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答案却有点出人意料。
回答“比较自信”的有63.2%“十分自信”的有23.8%,“不自信”13%。
他们不愿张扬,自我意识在我们看来已经潜移默化到生活中的种种方面。
十分有意思的是,在被调查者的状况与“你自信吗?”这一问题的交叉分析中,被调查者的现状严重影响着其自信程度。在“大专”这一类群中,“十分自信”的比例最低,仅有12%,“初中”最高,有50%,其余类群均为33%-35%;而在“不自信”这一回答中,“大专”的比例又最高,约有28.6%的人做出了这种回答。“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却几乎没有人回答“不自信”。
“80年代出生者”的自信,67.1%的源自“自我认定”,27.9%的是“朋友评价”,“权威评价(论断)”的有4.9%。
“80年代出生者”对自己外表的认可度中,43.9%的是“满意”的,34.9%的“无所谓”,“不满意”的有21.2%。
对“整容术”的看法是,41.4%“只要效果好,就接受”,31.1%的“无所谓”,27.5%的因为“反自然,所以坚决不接受”。
尽管有34.9%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外表无所谓,可是仍然有41.4%愿意接受“整容术”。
从对“目前”这一状态的把握,也可窥见“80年代出生者”的“自我”。调查中,“80年代出生者”中有36.7%觉得最美好的年龄是“现在”,有33.5%的认为在“比现在小的时候”,而29.8%觉得在“将来的某个年龄”。
另外,有10.1%的“80年代出生者”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是“幸福”,认为目前生活无聊的则比前者多一倍(20.8%),认为生活得“充实”的占16%,生活得“累”的占16.6%,大部分都是认为自己生活“还可以”(35.3%)。可见,超过60%的“80年代出生者”对自己的现状是满意的。
67%的“80年代出生者”对自己的未来的看法是“主要看个人努力”,14.7%的认为“想要的一切都可以得到”,12.8%的“主要看运气”。
在“80年代出生者”的社会新闻里,关于他们如何不能承受挫折的消息常常让社会震惊,以至于感慨:“抱大的一代!”我们的调查又显示了怎样的结果呢?
如果遇到挫折,你会觉得
人生必经之路 63%
个人努力不够 22.5%
我不会遇到什么挫折 1.4%
运气不好 10.1%
没有贵人相助1.4%
而让我们最有理由诟指“80年代出生者”“幼稚”、“浅薄”的“星座”,究竟在他们心中占据何种位置?图表17显示了答案
你怎么看待星座? 好玩 53.1% 无聊 15.8% 可以解释人生14.9%不可不信6.8%
67%的“80年代出生者”认为未来“主要看个人努力”,63%的人能够坦然面对挫折,觉得这是“人生必经之路”。只有14,9%的“80年代出生者”相信星座“可以解释人生”。大部分的“80年代出生者”对人生的认识是正确的,也是明确的。大人们的担忧是否过于杞人忧天?甚至,有了打压之嫌?而他们对“80年代出生者”的热门人物和成功人物韩寒的看法是:认为“有一定天赋,外加炒作”的占37.7%,认为“天赋加机遇”的占20.2%,认为“天才”的占3.3%,“纯粹炒作”的占8%,另外有25.2%的“不知道这个人”。
超过60%的人认为韩寒的“成功”具有“天赋”的因素。这让人感到困惑。是否“80年代出生者”比较注重先天带来的优势,又或者是因为他们所接受到的成功人物(大部分是时尚与娱乐明星)的成功道路的商业宣传都有影射天资、天生的指向?有45%的人认为韩寒的成功具有炒作的成分,说明“80年代出生者”对商业社会的特征已经有清晰认识。
“80年代出生者”所处的商品经济发达的生存环境对于他们实现“自我”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也正是“80年代出生者”表现自我的大好环境,因为他们的自我、他们的时尚将可以领导社会的潮流。社会已经有了这样的共识。
【3】.80后的心声有些人总爱指着鼻子批评80一代,说什么“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愚昧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这是大错特错的,是谁说的将会是历史的罪人,因为你们把80一代看的太扁了,看的太低了,看的太歪了。是你们眼神不好,是现代伯乐太少。你们把这些沉重肮脏的包袱背在所有80人的肩上,这是天大的错误,也是天大的冤枉。你们这样只会导致恶性循环。让我们这一代永远绑在耻辱柱上,这比文化大革命还要残酷。我们承认80这一代相比来说确实生活的很幸福,衣食无忧,这证明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证明中国确实富裕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后的孩子们会越来越幸福,会吃的越来越好,会穿的越来越俏,这难道说以后的孩子们会越来越垮掉,越来越没责任吗?只去注意个别的叛逆青年,而他们是极少数的,大多数80青年,还是积极向上,有责任心,有进取心,有爱心的。如果要举例子的话,姚明、易建联、刘翔代表了中国年轻一代的力量,坚强、毅力、速度;李想等代表了年青一代的智慧、进步、创新;胡彦斌、马天宇、周笔畅等代表了中国年青一代的乐观、活泼、魅力、张扬;韩寒、郭敬明、张悦然、郑小琼、巩玟语、李傻傻、邓安东、戴志康等代表了中国年轻一代的才华、博学、聪慧、激情。这足以说明我们80这一代的强大,我们有理由相信80是不败的,是强大的,是勇往直前的。
【4】.80后童年回忆小学时我们一边在老师面前唱“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初中时我们一边学人体生理卫生,一边看古惑仔,研究金庸武侠小说
高中时我们一边传着纸条看着漫画,一边练习东西海三城模拟做四中黄冈试题。
大学时我们一边狂热世界杯读哈利·波特同居翘课,一边学邓论马哲毛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们吃过小豆冰棍喝过北冰洋汽水,也吃过哈根达斯用过信用卡。
我们穿过棉衣棉裤白球鞋,也穿过耐克阿迪。
我们读过《雷锋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也读过《神雕侠侣》、《月朦胧鸟朦胧》、《幻城》。
我们学过唐诗宋词,也自学过三毛席慕容。
我们看过《婉君》、《我爱我家》、《新白娘子传奇》,也看过《还珠格格》、《浪漫满屋》、《越狱》。
我们玩过魂斗罗超级玛丽,也玩过任天堂NDS和索尼PSP。
我们喜欢过四大天王、小虎队、林志颖,也喜欢过谢霆锋、周杰伦、F4、超级女生。
我们一边被人注目着,一边被人鄙视着。
我们一边任人宠溺着,一边任人声讨着。
我们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默默保护着,和男朋友女朋友同学发小儿网友偷偷长大着。
我们——80年以后生人,被叫做“80后”,大多数人别称独生子女。
我们度过了没有电脑和综艺的童年,正经历着没有战争和饥饿的成年。
没有电脑游戏陪伴的童年大多是和很多很多的经典动画片和影视剧一起度过的。变形金刚,阿拉蕾,机器猫,黑猫警长,足球小将,灌篮高手,小龙人...太多了太经典了。直到现在我们还能记得很多动画片的情节和主题曲。也正是这些东西陪伴我们一直成长着。所以现在很多80后都在无限怀念着这些美好的东西。其实我真的很怀念我的童年,有时候做梦都想在从新来一次,但是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童年的快乐.即使已经为人父母!美好的童年能换回多少我们青涩的记忆.......怀念 其实,我们80后,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回忆。
【5】80后诗歌人们常说人比人气死人,确实如此,但是在21世纪这个强大的国家里没有竞争是不可能的,当然要看比什么,比吃穿那是贻笑大方,要比的有价值,尤其这风头正劲的80后人物对比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同为“一家”的10大人物,“一家”是因为他们同为从事与文学创作,所以称为“一家人”这是根据他们每个人的风格特点来谱写的一首诗,人们称为《打油诗》,也称为《一家十兄妹》,后者多用与前者,故此诗称作《一家十兄妹》,被人们流传。
【6】.80后人物80后不仅仅包括了文学,明星,体育等各个领域上出生的人,运动员还有普通的80后出生的人都称为80后。其中运动员中代表为:姚明,易建联,刘翔,丁俊晖,何雯娜,林丹,张怡宁,张琳等等。另外,值得骄傲的是现中国大陆首富杨惠妍也是80后的著名代表人物,在娱乐圈中有从超女脱颖而出的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何洁等,还有一位是中国第一个在韩国出道的艺人——韩庚,快乐男声:俞灏明、王栎鑫等,加油好男儿:井柏然等,还有花儿乐队等。
80后作家是当今文坛最具冲击力、最有激情的一股文学力量。原先的80后概念就是指80后作家,只是后来概念被宽泛化了。80后作家人物:有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徐鹏、李智超、邓安东人较出名,最近还有创作了长篇教育反思小说的绍兴作家骆烨,还有写过回忆性追忆学校往事小说《火烟雾》的张诚瑞,其中1985年出生的徐鹏,以小说《少年耶,安啦》出道,现已成长为著名的80后作家,并参与了汶川地震的首批灾区记者。1986年出生的邓安东作为80后作家出身,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青年编剧。
学术界的80后也逐渐兴起,甚至吸引了部分搞文学创作的作家,譬如在国内文学界风头正劲的郭敬明,本人就是80后代表作家之一,1987年出生的薄瓜瓜是英国哈罗公学历史上第一位中国学生,曾经担任过牛津大学最高联合总会常务理事,2008北京奥运会海外学生志愿团团长等职务,17岁时在国外出版了的英文专著《还有不同》。同样是87年出生的巩玟语,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才子。1984年出生的龚哲轩,现在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最年轻的访问学者,主攻量子物理学,1980年出生的复旦大学博士金理,荣膺“华语传媒年度批评家奖”,1981年出生的张鸿巍是德国柏林大学的法学博士,现在是广西大学法律系的副主任,并具备教授职称,1985年出生的朱子夫,集作家、画家、书法家、青年学者、媒体人等多重身份,现任某传媒集团CEO,而另一位1981年出生的北京大学美学博士胡鹏林,则是湖北师范大学最年轻的文科教授,他们共同承担起了80后在国内学术界继往开来、更新换代、全面构建年轻化学术梯队的历史责任。80后还包括正在兴起的以‘泡泡网:李想’和‘我是80后:谁知果’为代表的IT和传媒精英。以及80后成功人士罗成进军新加坡互联网市场,旗下拥有新加坡教育联盟和马来西亚教育联盟两大品牌。
最新的80后解释:80后字面意思就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但是从网络文学的发展来看,80后是特指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这部分人具有各个行业的专业水平,但是社会并没有发展到能够接受他(她)们的地步,是一个早到的阶层。这个阶层在几年内处在失业或者准失业状态。
另一种说法:80后本质是指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后产生的一代人。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护和潜在竞争而产生的,较前代人更自我膨胀,自我为中心的一代人。在中国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政策时,这一代人的出现让中国有了新的家庭结构。
社会学家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每10年分成一个阶段加以研究,80后就是1980年——1989年出生的人。美国也把这一代叫做“Y一代”。
【7】.80后的文学国内研究80后文学的权威专家江冰教授认为:“80后”这个称呼最先出于何处,有待考证,但其所以迅速成为超出文学范畴进入社会视野的代际标志,却是与下述几个原因有关:
1、现代大众媒体强有力的广泛传播,信息加速流动,流动中促成变化;
2、文化转型期的作用,市场化、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中国人的意识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比如网络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全面进入;
4、文化消费与商业炒作的作用;
5、“80后”这一代人自身的文化差异特征强烈程度远远超过70后、60后,并出现某种文化断裂迹象,表现在文学中也有观念方式全新的明显趋向。
恰恰因为此种“断裂”,“80后”代际差异凸现,带动了全社会对于“50后”、“60后”、“70后”的指称流行,其实这里也就蕴含了人们对于“代沟”的关注与认同。
然而,在我看来,文学研究领域的“80后”,仍然与社会广泛使用的“80后”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小于社会流行概念的,并非简单的指称1980——1989年出生的一代人,而是有如下的几个限定词:
1、指出生并成长于大都市的青年人,即城市里的“80后”;
2、一般指出生于中产阶层以上,相对富裕家庭的独生子女,即独生子女的“80后”;
3、具有现代消费观念,融入时尚生活的青年人,体现出都市消费文化的精神,即现代消费的“80后”;
4、乐于接受新媒体,在网络空间中自由穿行的青年人,因此1984年至1989年出生的“80后”,因为他们的青春期与1999年开始在中国大陆普及的互联网保持完全同步,即新媒体的“80后”。
第1点是“80后”的一条清晰界限,它似乎一下推开了出生于农村的广大青年,但我以为无论是作为“后现代文化”,还是“全球化”浪潮的产物,农村“80后”由于还处在温饱生存线上,他们即使已经进入城市,仍然在城乡徘徊的心态上与父辈没有太大的区别,更勿论某种文化承传上的“断裂”。因此“大都市”就是一个迅速缩小范围的圈定,为何是“大都市”呢?主要是考虑独生子女人群、富裕收入家庭、消费文化与新媒体空间唯有大都市才具备存在的前提。目前,世界通行的贫富悬殊已经不仅仅放在物质财富的衡量上,同时也将标准定在对信息占有与消费的富有与匮乏上,在网络时代和数字化的世界里,我所说的大都市的、独生子女的“80后”显然是“信息富裕者”的一群人。这也是“80后”文学得以生存的特殊的“历史语境”。
——八十后作家 韩寒
目前绝大多数80后作家依然处在学艺期,生活积淀的增多、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文学修养的提高,是写作升华的关键。虽然80后文学正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主流文坛的确认,《花城》、《上海文学》《人民文学》等主流刊物已发表他们的大量作品。但文学毕竟应有其特殊的质地和要求,不能降低对他们这一代的评价标准。这时,对80后来说,文学自上的演练与高下之分,需要的既有才力,更有定力,而沉寂、思考、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以为,对传统历史文化、时代精神、当下社会心理、基本的理论等等的了解与掌握是必要的,因为这些是促使有效的写作资源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诱惑丛生的当下,谁能保持必要的独立和清醒,能够不断地超越、否定自己,维系内心的一份纯净,将文学创作进行到底,谁便能真正地傲立文坛。
“80后”不是一个文学概念,是一个市场与商业炒做出来的概念。自己被不被笼络到这个概念之下无所谓。真正的文学不是以年代划分的。一个作家,他不乐意自己被划入任何一个流派,因为作家追求艺术性的独一无二。划分流派,圈定概念是评论家或者出版商愿意做的事情。因为这样做对他们都有利。前者是学术上的方便,后者则是经济上的利益趋势。、
“80后”主要文本:韩寒《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郭敬明代表作《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 张悦然 《樱桃之远》。 泽婴 《荼縻》、孙睿《草样年华》、春树 《北京娃娃》、骆烨《问题学生》。
马教授认为,80后现象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的市场化、文化化的一种表现,是适应青少年阅读需求,在外部商业资本(传媒、出版)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学创作现象,是借助小读者和小作者的互动进行偶像化市场造势和炒作的文化现象。80后创作,可以上溯到上海《萌芽》杂志创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他们一方面适应新的环境下小读者对于文学创作、欣赏的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用中学生的高考情结和教育弊端,与一些著名高校达成协议,在大赛中表现优异的小作者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方式录取,从而极大地吸引了中学生参与其中,同时也引起传媒、家长以至社会的普遍关注。
新概念作文大赛也确实涌现出一些有天分、有个性、有创造力的小作家。由于他们的作品率真、原态地记录了部分当代青年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情感特征,适应了他们的阅读需求和心理,个性十足,抒发了他们自己的心声,例如高考的压力、青春的困惑等等,说出了自己心里话,在阅读中得到宣泄,受到广泛的推崇和喜爱。一些敏锐的出版社和书商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市场和商机,全力打造这样一批青春写手、作家,导致80后创作大量出现,一些小说的销量竟逾百万册。由于新概念作文大赛、80后创作在社会上掀起的巨大影响,媒体也热烈地关注、参与其中,不断为80后创作造势、炒作。通过对此的运作,许多涉猎其中的传媒影响力剧增,而他们的宣传、造势,又为80后文学的创作、作家的名誉提高、作品的销售推波助澜,相得益彰。
对于80后创作,马相武的评价中肯而客观。他认为,从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发行量来看,80后创作在青少年中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是,这种巨大的影响与其说是因为其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不如说是抓住了青少年读者们的阅读心理。80后作品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主要反映在语言层面上富有艺术性,个性十足,同时其细腻、逼真的心理、情感变化,也有十分可取之处。千百万青少年需要在自己的成长期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期有自己最喜欢最合适的“青春读本”,80后小说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个需求。当然,其价值取向还是有很大争议的,也许争议并未充分展开。现在是大家都愿意表现宽容的年代。
马相武肯定80后创作的积极一面,同时也指出了80后创作的一些弊端。一方面由于书商、出版集团要在短时间内出书、获取利润,所以会要求作家在短时间内交稿,有很有限的工作期限;另外,在版税、稿费以及创作名望的推动下,作者们有时候也希望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创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的质量有时难以保证,部分作品的创作立意源于出版集团的策划,容易造成作者个体写作行为失范。另一方面,由于小作家、小作者们并没有受到专业的写作训练,结构上不免松散;同时,由于年龄、经历,其社会阅历、文化积淀不深,也难以写出较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情节、人物塑造上稍显单薄,而且有雷同的现象。同时,标榜率真很好,但率真、抒情多了,难免沦为矫情,真实便失真了。语言上追求自由纵情,但是有的也很粗糙草率。
青年读者对于80后创作的喜爱与推崇,也反映了一代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文化以及生存状态。马相武形象地指出,80后创作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是“我们写我们”,后一个“我们”是指8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也就是青少年群体;前一个我们则是指80后作家们,也就是用青年的手,来写青年的事。这是区别于“他们写我们”的,这里的他们,是指那些先一代的专业作家们。相对于“他们写我们”,“我们写我们”显然更加容易为“我们”所接受,受“我们”的推崇。
然而,“我们写我们”,与“他们写我们”相比,尽管的确更加率真、更加贴近青年生活,也更能反映青少年呼声,但是由于这些“我们”的生活阅历、文化积淀并不丰厚充实,往往显得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作品的深度有限,难以对青少年青春时期的心理、情感变化作一客观、理智的分析,题材的筛选上难免良莠不齐,某些作品过于暴露、夸大青春期的困惑、迷惘,甚至还有一些赤裸裸的性描写,很容易对身心尚不成熟、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学生产生不利的引导和指向,这也是马相武所深感忧虑的。
沉湎于文字的赤裸狂欢,在安静的夜晚异常亢奋,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过黎明!在熙攘嘈杂的环境中,无法真正宁静地写作;在虚热、浮躁和追捧中……
这一群人,闹哄哄地走向了文学的殿堂,但是活在尴尬里,活在阴影里,活在文学丧失它纯粹性的危机中!这就是所谓的“80后”。
80后代表作电视剧《奋斗》这是一部描述大学毕业生闯荡社会的作品,讲述三对年轻人大学毕业后,面对社会现实与校园...面对人生的挣扎与奋斗。
【8】.80后的精神面貌有人曾预言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愚味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甚至更有人说:“什么80后?不就是一帮孙子么!”
也曾有名家说,当一个人开始怀念的时候,这个人已经开始衰老。如果这句话是真理,那么,80后无疑已经走在衰老的路上了,那么出现类入“八零祠”这样“祭奠自己逝去的青春”的宣传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让我们先来看看80后们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
(1)陶醉、煽情和力量
有80后说,很多人都说自己有双重性格,而我们是多面性的。我们能躺在沙发上,听一天周杰伦的歌,陶醉得不吃饭。我们能坐在电脑前打高档游戏,一遍又一遍,彻夜不眠。我们能让挚爱的摩托车,风驰电掣,在马路上狂奔时速100迈。我们能在繁闹的街边路旁,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店,寻求经商下海的刺激,而不在乎赔与赚。我们能将篮球场、足球场上的气氛,推到热血沸腾的顶峰,让对手崇拜得五体投地。我们能把身边的伙伴,逗得满地旋转滚爬。我们能吸引白马上的王子,跪下来向我们求爱。我们能让骄傲的公主,变成爱情的囚犯。我们,有的是力量。
(2)读书没用,学历贬值
他们说,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眼看要走进高考的考场了,却赶上国家扩招,任他猫猫狗狗也都能混个大学文凭,现在大学文凭算根什么葱?稀里糊涂大学混了四年,使尽浑身解数拿到英语四级、计算机等级证,但却不一定用得着。毕业证、学位证,二证齐全了,却怎么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有的就连一般的工作都找不到——刚毕业就失业了。
(3)职业不稳定,挣钱少
千辛万苦进了外商独资企业当白领,还是世界五百强的大企业,进去了才发现,原来中国现在遍地是外企,五百强中有499家都在中国有分号。干白领的活,承受巨大压力,天天加班。可是,挣得的钱,比没上大学的民工又多不了多少。稍微发点牢骚,就有老外拍桌子:你是什么玩意儿?上午把你fire,下午我就能找一个!
(4)住房,买不起
福利分房早已成为明日黄花,房改优惠政策与己无缘,住房公积金补贴少得可怜。80后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房,离开老子,只有睡马路上。又赶上无耻之徒们,像畜牲一样遍地炒房,越炒越热,越炒越贵。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忽然发现,如果不吃不喝睡马路,一年攒的钱买不了几个平米住房。贷款住进新房吧,那贷款合同,就像一张卖身契,一点都开心不起来——要还20年的贷款啊!
(5)学用不符,有反差
小时候老师教育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中学大学又普及诚信教育。工作后,却不得不抽假烟、喝假酒、说假话。人家拿着假文凭,把我们顶得真够呛。虽然假话不敢说,但假酒喝了不少。明明知道,抽烟有害健康,可是还得抽,那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哦,原来是如此80后!
有人说过,80后的人不热衷政治,不关心社会。因为他们出身在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他们没有经历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挣扎和痛苦,他们崇洋媚外,喜欢韩国肥皂剧和法国的时尚,还有来自更多国家的非主流文化生活。他们无病呻吟,习惯在富足的生活之中寻求忧郁和悲伤。
汶川这个名字,反复被人们提起、不断铭记在心。在举国同心,抗震救灾的日子里,全国各界表现出的团结和友爱同样在这场特殊的战争中被人们铭记。而新一代的80后,更是在国难面前表现出无所畏惧的精神面貌,他们勇敢,他们善良,他们崛起。在这场灾难面前,越来越多的80后走进抗震救灾队伍,捐款、义卖、甚至深入最前线。源源不断救灾物资、善款汇聚成巨大的数字,这其中也凝聚着80后对灾区同胞的爱与祈祷。
民族的成长需要经历阵痛,少年的成长需要时间的考验。80后在始料未及的国难中用无私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扛起了时代的使命。
目前正是80后发展的鼎盛时期。80后的青年们背负着祖国复兴的重大的任务,在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80后中国重新对教育重视,从我们80后的孩子们都面目焕然一新,在以前走过那么多弯路后重新走上了正轨,80后的新生一代冲破了世俗的牢笼,思想得到了历史性的飞跃,从真正意义的思想解放。
80后是现社会的动力!
【9】.80后宣言1.张诚瑞说过:我们出生于80年代的人,没有前辈的过于吃苦,也没有90后甚至更后辈的享受,所以我们更懂得珍惜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手创造未来,我们小时候就是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陌生人的关系擦肩而过的,我们成功靠努力但也靠运气,我们不会刻意的要求自己,更不会执意的放纵自己,我们只能适当的约束自己。
2.韩寒说过:我这辈子说得最让人无从反驳的话就是被子不用叠——本来就是要摊开睡的——然而这也是第一个被人反驳掉的。懂么,这就是规矩。我们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有太多规矩。
【10】.80后现状“80后”主要是计划生育后的一代,童年度过了美好的一段时间,学历也较上代人高些。但相对较低的就业率和房价是该群体面临的主要困难,当然还包括与“70后”争夺女友的竞争。刚参加工作的他们也因低收入和物价上涨而成为非自愿的“月光族”。该群体同样面临着即将担负家庭重担的压力。所以种种压力使得80后人群逐渐成熟起来。
“80后”现在已经成长为壮年,逐渐成为各个岗位的责任人,逐渐变的理性而不再冲动,“80后”大学生居多,在各个岗位上都冲在最前线,当然做苦力的事情也变的多了。“80后”独具个性和魅力,80后做什么的最多呢?是互联网,领军现代科技,将人们的生活引向新的时代。
【11】.史记《八零后传》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数年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楼市暴涨,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乃倾其所有,入院一周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
后续文:
二十一世纪,高科世,重优才。呜呼!颓废岂为80后?09国策,状元下乡,振兴乡镇,亦兴农;投笔从戎,绿装卫国;商界英豪,下海泛舟。条条条大路通罗马,共建和谐为国家!
【12】.80后十三种最深沉的寂寞1、独自在街道上游荡,看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那些欢笑着的脸孔,那些都是不属于你的,你只是一个过客,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也留不下,再怎样的热闹,再怎样的繁华,却越发衬托你的形单影只,在人群中,你默然抬起头,却找不到一张熟悉的面孔……
2、一个人蜷缩在床上,无法入睡,脑子里想着莫名其妙的问题,黑暗犹如一张巨大的蛛网把你包裹在内,厚厚的棉被里,你感觉好冷,从枕头下掏出手机,却发现你不知道该打给谁,于是,无奈的又塞回枕头中,你把头缩进被子里,轻轻的抱住自己的膝盖,像一个孩子把自己抱紧一点,那么,就不会冷了吧……
3、你恨一些人,一些事,甚至恨着这个世界,你总是在想,为什么是你,为什么承受一切痛苦的都必须是你,你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孩子,开心过完自己的童年,读书,找工作,恋爱……可是,这么普通的一切,对于你,却如此的难……你感觉背后似乎有一双眼睛,带着讽刺的笑意看着你,然后,摇摇头,走开了……
4、面对着电脑发呆,身边的咖啡已经渐渐发凉,耳机里绵延出悠扬的音乐声,此时,已是凌晨,你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像是一个穴居动物一般,躲在自己的窝里不想出来,什么时候,开始害怕外面的阳光,讨厌出门,面对着门外的那些人,你觉得他们甚至没有你那台冰冷的电脑亲切,有时,虚拟世界,确实要比现实世界美丽……
5、你靠在窗边,透过蒙蒙细雨,静静的看着这个陌生的城市,你不知道要在这里停留多久,你不知道你会遇见什么样的人,不也不知道你会留下怎样的回忆……点一支烟,烟雾缭绕中,你静静的咪上眼,享受这一刻的寂静,过去的一切就让他这样过去吧,从今开始,你要学会认识陌生的人,做陌生的事,过陌生的生活……独在异乡为异客……
6、你习惯一个人在学校的走道上手插口袋漫步徜徉,没有目标,没有终点,你只是想这样一步一步的走下去,走到自己筋疲力尽为止,你学会在这种只属于一个人的时间里,独自思考着解开一些问题,无论你的结论是对是错,都已经不重要了……你看着那热闹的操场,嘴角,轻轻上扬着一丝微笑,夕阳下,你的影子拉的好长……
7、你在梦里看到她/他的离开,哭泣着从梦里醒来,看着空荡的房间,你静静的走到洗脸台前,看着镜子里,自己苍白而憔悴的脸,你一瞬间泪流满面……
8、你清晨起床,家中空无一人,你给自己泡了一杯牛奶,呵着暖暖的热气坐在阳台上的沙发里,随手翻开着旁边厚厚的书籍,冬日的阳光懒散而温暖的照在你身上,周围寂静而安详,不知不觉中,你再次睡着,轻声打着呼噜,如同一只懒猫。
9、你一直沉醉在回忆里,不愿意醒来,你想起以前和朋友在一起的场面,便会微微发笑,你想起以前的一些窘事,便会微微脸红,你想起以前的一些无奈,便会轻声长叹,你想起了她,便会死死的咬住下唇,你害怕……你会哭出声来……
10、你在酒吧里点一支啤酒,听着震耳欲聋的音乐,看着舞池里扭动着的人群,你漫无表情,冰冷的啤酒从食道一直凉到胃里,你轻声的呻吟……然后,随着眩目的灯光,脚轻轻的打着拍子,巴台上,你的背影像是一尊石像……
11、学会不再哭泣,学会不再透露自己的感情,他们说你冷血,你却只是在那里微笑,你知道,没有必要试图让别人了解你,知我者为我分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带来吵闹,很多的事情,我们可以感动,却不能流泪,因为一旦放任自己的感情,怕会让自己泣不成声。
12、参加一场聚会,喝很多酒,却一直没有醉倒,眯着一双眼睛看这个世界,光怪而陆离,告诉自己,你喜欢这种感觉,独自去洗脸台,泼了点冷水在脸上,然后看着镜子一个人傻笑,醉后……世界好美……
13、默默的喜欢上她(他),却不敢玷污这份感情,一直将它默默珍藏,无论她多么的骄横,无论她多么的不讲道理,无论她让你气上多少次,你都一直在让着她,你明白你现在给不了她什么,你明白现实比爱情残酷,你明白,等你能够给她想要的东西时,你才配去爱她……最后,当你鼓起勇气去找她,去寻觅每一个她可能在的角落,想跟她说明白一切时,却发现她的身边,已经有了一个能够让她幸福的人。不爱她的理由有很多,爱她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 ……网恋成为你的另一种解脱,一边沉浸在失落的黑夜里,一边和虚拟世界里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海侃神聊,不知所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着可鑫,却骂着另一个无辜的人,被人骂神经病还乐呵呵放肆地笑着……
【13】80后喜欢的风格一 青春风–青春主题的画意风格!
80后喜欢充满童真的、特例独行的,带有浪漫气息的!
二 古典风–新古典主义的油画风格
温馨浪漫、唯美靓丽的新古典主义油画风格是深受80后新人的喜爱的照片风格!
三 淡雅风–简洁、淡雅、高调的大美风格
画意风格浓妆淡抹总相宜!
四 装饰风–照片与家具的亲密接触
装饰风格追求的是照片个性的装饰性、思想性、艺术性,其中装饰性是第一位的!
五 画园风–水彩画意风格
【14】80后-恋人间的惯用昵称80后一代是叛逆的一代,他们在生活中善于发挥,且厌烦守旧,尤其是恋爱中的男生女生们,更是将对方的昵称发挥到了极致,而最常见的也是最习惯用的无疑有以下八大类型:
1、最土老冒型
代表称呼:老公,老婆
使用概率:★★★★★
这种称呼是大多数80后的最爱,在他们的词典里,结婚证似乎只是一种象征,但并不影响这种称呼的存在,甚至刚刚恋爱就已经开始这样称呼对方,他是偶男人,他是偶老婆,大大方方的当众亲吻,热情高涨的大声喊出自己的最爱,向对方证明自己的存在和重要性。 而这样称呼的多了,频了,反而令人生厌和呕吐,也被新一代称为典型的土老冒昵称。
2、未老先衰型
代表称呼:老头子,老婆子
使用概率:★★★★★
老头子老婆子,这样的称呼也许只能在电视里才能听到,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年人大多不希望让对方这么称呼自己,反而想要听到更为年轻的称呼,毕竟每个人都有一颗童心,同样也不希望让别人觉得自己很老。而年轻的80后一代,却习惯性的叫出这样的昵称,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怕失去对方怕的不行,希望越往老里叫就能和对方生活的时间更长一些,典型的欺骗自已。
3、假装可爱型
代表称呼:宝宝,妞妞 使用概率:★★★★★
大多数的可爱是自然的流露,而一部分可爱绝对是典型的假装型,有些女孩喜欢假装处女,有些上网的人员喜欢假装潜水,同样,恋爱中的80后男女喜欢假装可爱,不去想对方的名字,不想给爱情留下过多
的压力和负担,同样也是一种极不情愿而又容易推卸责任的表现,甚至随便在网上聊上一个网友都大胆的送上这样的昵称,也许这正是叛逆的最佳例证。
4、花哨调侃型
代表称呼:小心肝,小宝贝
使用概率:★★★★
喜欢自由,喜欢自在,不喜欢被约束,同样也不想被生活所束缚,80后恋人习惯了花哨和调侃,把这种昵称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乐趣,并且深深的陷入这种快乐的自恋之中。小心肝小宝贝都是对方身上的一部分,这样叫下去,希望能给对方留下一定的眷恋和难分难舍,而这也是表现个性十足,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之一。
5、亲情互动型
代表称呼:哥哥,妹妹
使用概率:★★★★
如果当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典型的80后男生拉着一非典型的80后女生的手,亲切的称呼妹妹时,那么你千万不要以为他们真的是兄妹,因为这是80后一代最为习惯的对恋爱的昵称。哥哥妹妹是家庭中的一员,所以用这样的称呼来喊对方,是希望对方能把自己当成家庭中的一员,再加上80后一代大多是独生子
女,他们这样称呼对方更是希望不想孤独。
6、知书达礼型
代表称呼:先生,太太
使用概率:★★★★
先生和太太是典型的知书达礼型称呼,也许这样的称呼在80恋人中慢慢消失,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喜欢这样的称呼,也许是家庭的原因,也许是工作的原因,也许和出身有关,也许和事业有关,拥有这样的称呼只是希望自己在外在上能更加知书达礼一些,其实内心中还是一种高傲的闷骚劲头,心里有百万个不乐意也要强忍着享受。
7、蔫酸百怪型
代表称呼:相公,娘子
使用概率:★★★
如果用最恶心来表现这样的称呼似乎有些过份,毕竟相公和娘子是古代人最习惯性的昵称,而80后恋人延用下来绝对不是因为生活的需要,同样也不是因为这样的称呼过于经典,只是没事找点乐,或者想要自己表现的与众不同,干脆就直接蔫酸百怪的叫对方相公娘子。当然,这样自由的恋爱也绝非往日的“媒妁之言”,所以相公也是闷相公,娘子也早变成了骚娘子。
8、轻松幽默型
代表称呼:大野猪,小蚯蚓
使用概率:★★★
不要让生活有压力,同样也找不到更加有效的解压方式,不如让生活变得更加幽默,这样才会越来越轻松,于是千奇百怪的昵称随之而来,大野猪,小蚯蚓只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80后恋人大多面对婚姻的时候喜欢逃避,不负责任且又不喜欢快速的走入爱情的“坟墓”,所以总是在恋爱的时候假装自己毫无在乎,只要现在快乐即可,典型的逃避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