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观

临夏万寿观位于临夏市北1公里处的万寿塬。此地塬头山势突兀,并峙之五峰,自西向东分别被称作二岗、楼仙洞、万寿观、万匝祖师殿、林喇嘛寺。万寿观昔为“河州八景”之一。曰“古观仙踪”。据传乞伏氏在河州建立西秦政权时,已有此观。后历经兴废,元称飞扬书院,明为真武宫或通明阁,清始为此名。建筑依山而筑,自下而上依次为山门观音楼、真武殿、紫微殿、玉皇阁、福禄阁、三清殿、混元阁。后历经兴废,现仅存民国重建的真武殿、紫微殿和玉皇阁,其余建筑都是近年新建。
天宁万寿观唐代宫观名。在汾州(山西汾阳市)。唐为开元观,旧有唐宋等石刻,后失之于兵火,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其观道众闻城西廓有杜长春,未冠牧羊,得遇仙真。及长,书符咒水,疾病立愈。及谈玄说道,诗词歌赋,无所不能。乃请主观事 。
仙游万寿观

万寿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一中校园内,为纪念傅楫(公元1041-1101)读书处,由傅楫第三子傅谦受于建炎四年(公元1126年)动工,历时七年建成。
万寿观(金石山福神道院)占地五千平方米左右,经历代重修现存明清风格,结构宏伟,造形雅观,尤如故宫式样。大殿由前殿、大殿和后殿组成,两边为走廊,有二十多根石柱,前一对浮雕石龙柱,一个大天井,殿前月台通道、阶梯、丹漽正面雕云龙斜附。大门前一对石鼓,有傅楫后人傅淇进士等亲手写的石刻对联。
万寿观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傅楫考上进士,号金石,于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任太常博士后当上端王赵佶的老师,赵佶即位徽宗皇帝后,连升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龙图阁侍制等要职。建中靖国元年,因政见不同,受到排挤,愤而出京到毫州去当地方官,上任不到三个月,于公元1102年溘然长逝。南宋爱国诗人、文学家王迈写“少师楫公福神观功德道院记” 的文章作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