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

圆扇,也叫“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而言。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
圆形或近似圆形扇面,扇柄不长。
多为唐代女性随身佩带,中国团扇一般在扇面画上仕女图。
日本通常用在艺伎表演时,古代日本有用其作为族徽。
团扇系中国的发明,又名纨扇,而后传入日本。折扇系日本发明,而后传入中国。日中两国人民的共同智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在日中交流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件有趣的事。
团扇在奈良时代由唐朝传入日本。在日本最初使用团扇的是宫廷贵族。到平安时代末期,才允许一般庶民百姓使用。当时无论中国或日本,就团扇形状而言,只有圆形和方形,圆形使用量大,所以称其为团扇。
日本进入室町时代,出现用铁和皮革制作的军配团扇,战争时武将们作为阵地指挥的工具。这种军配团扇扇面上使用红漆或金银粉, 画上星辰、日月,团扇柄端缀有穗头。相扑比赛时行司裁判用的军配留有战场用团扇的形状。
江户时代后期,日本的城市居民使用团扇扇风取凉日益见多。随着日本夏季祭祀、盂兰盆节的兴盛,团扇大为普及。日本东北三大祭祀之一“随猪祭”就是扇形灯笼。据说来自中国的三国志,扇面上绘有勇士图像。
元禄时代,团扇成了日本女子晚间乘凉时不可缺少的配带物。团扇与居民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商人开始以团扇为商品在市场出售。这就更加促进了团扇的发展,相继出现了银制团扇,用丝绸制的团扇,团扇变得极为讲究。从而团扇从实用又发展到鉴赏和装饰用。团扇的种类也因此增多。如出现大型灭火团扇、涂漆防水团扇,也又送风调节火势的团扇。
和人们信仰有关的团扇也应运而生。最先在中国南部和日本冲绳,有一种蒲葵叶子做的团扇,主要供巫婆使用。还有宗教信仰用的法贵扇和天狗团扇。众所周知,“江户之华”有火灾一项,为避免火灾的发生,过去人们迷信,在门口挂起一把团扇,便可免除火灾。
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中宇智波一族的家徽是团扇(就是家族成员衣服背后那个像乒乓球拍一样的东西o(∩_∩)o),因此“宇智波”这个姓在日文中意为团扇。于是有漫迷戏称年龄最小的宇智波佐助为小团扇,佐助的哥哥鼬为大团扇,以及宇智波一族的创始人,宇智波斑为老团扇。
东汉时,扇子开始流行,民间有纤巧玲珑的竹扇、蒲扇。随着丝织手工业的发达,出现了一种以绢制成的纨扇,形状有如一轮明月,称为“团扇”或“纨扇”,也叫 “合欢扇”;也有长圆、梅花、葵花、六角等形状,扇柄用骨、木、竹等材料,雕刻精致;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三国第一次出现在扇子上题诗作画。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当时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今浙江绍兴蕺山南边有“题扇桥”,相传便是王羲之题扇处。
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北宋时,出现了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折扇是北宋宣和年间由日本传入中国的。折扇,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聚骨扇”。到了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扇面书画成为一种重要的绘画样式,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总结宋代的扇史,竹扇和蒲扇是最平民化的扇子,仕女用的仍是精致的团扇。南宋时许多花鸟、山水、人物小品都采用团扇形的构图形式。清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也兴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