玟疣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玟1

mín(ㄇㄧㄣˊ)

[1]古同“珉”。

玟2

wén(ㄨㄣˊ)

[1]玉的纹理。

yóu(ㄧㄡˊ)

[1]一种皮肤病,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皮肤上出现黄褐色的小疙瘩,不痛也不痒(俗称“瘊子”)。

------〖词性与应用〗-------

(肬)

yóu

【名】

[1]皮肤病名

肬,赘也。从肉,尤声。——《说文》

肬,肿也。——《广雅》

今学曾未如肬赘。——《荀子·宥坐》。注:“结肉。”

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皮肤上出现跟正常的皮肤颜色相同的或黄褐色的突起,表面干燥而粗糙,不疼不痒,多长在面部、头部或手背等处。如:疣子(疣。皮肤上长的肉瘤);疣疮(疣子)

[2]用同“尤”。怨恨,归咎;过失

三皇之时,食肉衣皮,巢居穴处,以崇质朴,岂复须章黼之冠,曲裘之饰哉。然其人称有德,而孰疣之。——汉·牟融《理惑论》

mò(ㄇㄛˋ)

[1]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功用和耙相似。亦称“耢”。

------〖词性与应用〗-------

同“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