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峰林家
雾峰林家,是台湾台中县雾峰乡知名的望族,集政、军、农、商的势力而兴旺约100多年。以占地广阔的家族三合院建筑闻名。与: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陈家并列为台湾五大家族。
历史沿革雾峰林家的祖籍源自漳州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1746年渡海到台湾定居,最早的一辈是第十四世林石,他曾随林爽文起义抗清,但被补过逝后,他的后代从原先大里,搬到雾峰。开始了族群的经营,在1884年,林家在雾峰的经营随著土地开垦,商号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当时家族中的林朝栋,曾率乡民2000多人在台法战争中立功,被清朝赐官。1890年代,雾峰林家因掌握台湾全省樟脑的外销,利润相当可观。
1900年代,林家的林资铿是抗日的代表,当时林家的资产大多被日本强行收取,1915年林资铿到中国参加了孙中山兴起的中华革命党,1921年就升任为大元帅的侍官。1925年被军阀杀害。他是林家最后一位军政人物。1893年开始,林家事实上已转为文学世家,在林朝栋的樟脑事业达到顶点后,他的堂兄林献堂继承了整个家族,林献堂与他父亲林文钦都相当喜欢文学、戏剧与美术,也因此开始装饰林家的建筑。他们所修筑的「莱园」是今日台湾园林建筑的代表。
家族名人林文察
林文察,字密卿,台湾清治时期彰化县阿罩雾庄(今台中县雾峰乡)人,雾峰林家第五代,清代著名台籍将领,曾协助平定小刀会、戴潮春事件,并于福建、浙江与江西等地领军对抗太平军,最后战死于漳州万松关。
林文察虽早逝,但却对清朝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事有深远影响。他在福建驻守期间,不但收复被占领的郡县,并成功阻止太平军由江西至东南沿海扩张。另外,他与曾玉明两次増援浙江,也发挥以少击多的力量,顺利达成战略目的,防止浙江南部落入太平军的手中。
而在家业上,林文察传奇性的军旅生涯不但令他由一乡勇升至总兵职位,林家也由一地方土豪成为握有数千精良私人兵力的官宦士族。而他担任家长期间,利用戴潮春事件等契机收购或占有大量田产,使林家田产倍增,并因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得清庭赏赐全福建省(当时包含台湾)的樟脑专卖权,使林家财力举全台顶尖(仅次于板桥林家)。从此,雾峰林家成为全台湾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
但另一方面,林文察平定戴潮春事件时与台湾兵备道丁曰健交恶,也是导致日后其二弟林文明被斩、堂弟林文凤被关,林家家道中衰的远因之一。
林朝栋
林朝栋,又名松,字荫堂,号又密,人称「目仔少爷」,台湾清治时期将领,雾峰林家第六代,曾参与中法战争的台湾战事,协助刘铭传在台湾办理新政,以及平定施九缎事件,并於甲午战争後支持筹组台湾民主国。但乙未战争却令他心灰意冷,于是举家迁至厦门,最后病死上海。
林朝栋在中法战争时优异的战功,让他得到刘铭传的青睐,因而在刘氏主政台湾期间受到重用,除了负责抚垦业务外,也接掌当时台湾最重要的外销品之一—樟脑的管理工作,并统帅当时全台湾最具战力的部队「栋军」,一肩扛起台湾中部的治安与国防工作。而他内渡之后,旗下的栋军十营仍未解散,并投入乙未战争的中部战场,成为台湾民主国对抗日军的重要战力,可惜最后仍寡不敌众,在人数、武器等劣势下溃散瓦解。不过也有人认为,如果林朝栋未内渡,而是亲自领导栋军对抗日军,也许会让战局会对台湾民主国更加有利,甚至如果唐景崧未以广勇代替栋军,则台北城也许不会如此轻易的落入日军手中。
家业方面,雾峰林家在林文明去世后官司不断,家道中落,但林朝栋得到刘铭传赏识後却改变这局面。一方面林朝栋官至三品,成为家族中仅次于林文察的大官,如此大大提升林家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林朝栋接掌抚垦与樟脑事务,使林家得以大幅开垦中部山地,广泛种植樟脑树以外销他地,使家族财富快速累积。因此,林家无论在社会经济的地位皆大幅上升,再度成为台湾中部最具影响力的家族,而全台也仅有板桥林家可与之比拟。
但林朝栋内渡后,林家内部也有所改变:下厝系影响力逐渐下滑,转而由顶厝系发挥影响力,其中林献堂等人成为台湾日治时期林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林献堂
林献堂(1881年12月3日—1956年9月8日),名朝琛,号灌园。被称为「台湾议会之父」。
林献堂是台湾日治时期右派反日亲中的代表性人物,后因中国国民党的迫害而避居日本;他的一生是对国民党的讽刺。
林献堂著作以1927年文协分裂时至欧美游历时所留下的《环球游记》最为脍炙人口。林献堂留有自1927年至1954年的《灌园先生日记》(中研院台史所出版)实为台湾历史上最重要的私人文献之一。
参见条目雾峰林家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