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悖论
全能悖论始见于中世纪,因在基督宗教的教义中,至高无上的神是「全能、全知、全善」的,因此亦称全能上帝悖论。全能悖论不是要否定全能者或上帝不存在,而是指出「全能」这观念隐含矛盾,不可能存在著全能上帝,即使上帝存在,亦不会是全能的。
全能悖论可以有很多种问题变化,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
上帝能创造出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吗?
依此推论,若果上帝做不出他举不起的石头,他就不是全能。反之,若上帝举不起这块石头,他亦不是全能。
有一个类似的变形,称为万能溶液悖论:「是否存在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全能论
支持「全能论」的人认为,「全能」这概念不含逻辑矛盾,如果「全能上帝」存在的话,他会是「全能」的。支持「全能论」的理据如下:
全能者超越逻辑矛盾限制,逻辑亦不能拘束全能者
上帝创造宇宙万物,自然是无所不能
全能者虽然是无所不能,但亦不能做出不合逻辑的事,如画出「圆的正方形」、造一块自己「举得起并且举不起的石头」等
全能者能够造一块石头,然之後再限制自己,使自己不能举起该石头
反全能论
反对「全能论」的人认为,「全能」这概念含有逻辑矛盾,不可能存在著全能者;即使上帝存在,亦不会是全能的。反对全能论的理据及其推论方式一般如下:
(1) 无论 X 是甚么,如果X能造一块自己举不起的石头,X就不是全能的,因为这样的石头就不是X能举起的(X至少有一块石头举不起,那就是至少有一件事做不出,即有所不能);如果X不能造一块自己举不起的石头,X也不是全能的,因为X造不出这样的一块石头。(X至少有一块石头造不出,亦就是至少有一件事做不出,亦即有所不能) 所以,无论X能不能造,X都不是全能的。由於「能」和「不能」已穷尽一切有关的可能性(排中律),因此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X都不会是全能的。(在讨论宗教问题时,通常还会进一步推论:「即使X是上帝,也不会是全能的。」)
(2) 以归谬法反证
先假设「存在全能者X」(命题A),然後可得出两个命题: P:X能造出任何石头 Q:X能举起任何石头 由P可推出R:「X能造出X举不起的石头」,与Q「 X能举起任何石头」产生矛盾 (或由Q推出S:「宇宙不存在并且不会出现X举不起的石头」,与P「X能造出任何石头」产生矛盾) 根据归谬法,由于前提A可推出矛盾命题,即可推出前提A内含矛盾。 否定前题A可得出「不存在全能者X」。
非正非反方
全能上帝悖论与理发师悖论,同是罗素悖论(数学版)的形象故事版。它用科学领域的逻辑去检验宗教领域的理念。 在罗素悖论提出後,科学家们临时约定在科学领域不使用万有集合或自包含集合,这样,全能的上帝是不能出现在二维逻辑推理中的,亦即所有概念都必须是相对的而不能是绝对的,即仅有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相对正确,而宗教依然维持其原有的逻辑方式来表述人生或宇宙的终极(绝对)真理:一个研究相对的概念的关系,一个研究绝对的概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