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龙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转龙藏

转龙藏

转龙藏位于包头市东河区东门外刘宝窑子河(古称博托河)出口处的右岸,内蒙包头疗养院南约百米的山坳里,这里古木参天,奇山异水,环境幽雅,景致宜人,是市区重要的名胜风景区。

1964年这里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这处文物古迹受到严重破坏,近几年,部分建筑已修饰一新,成为包头重要的旅游参观点之一。

转龙藏地名的由来,可追溯到清朝前期。雍正初年,有土默特部喇嘛阿尔万曲力木自西藏进修回来,沿阴山云游,雍正四年(1726年)来到博托河右岸,见树木苍郁、泉水淙淙,环境幽雅,景致宜人,遂“挂锡”于此,建庙供佛,焚香诵经,将此地命名为“转龙藏”。“转龙藏”之意,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所立《转龙藏碑记》作了如下解释:“……包镇之有转龙藏,水泉出也。其水旋转之势,曲折蜿蜒,有似乎龙;而泽灌千畦,并豢万家,宝藏与焉。古之命名,意在斯矣。”包头转龙藏之名,实因水泉而得之。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转龙藏”应为“转轮藏”,来自佛教语。

雍(正)乾(隆)之世,内地农商除自晋北代、忻、崞、朔、河曲、五台、保德等州县陆续迁来,又有陕西府谷、神木人的移居,居民的累增,使佛教在内蒙古西部的传播有了广泛的基础。因此,寺庙林立,转龙藏这一幽雅的风景之地也于道光二十九年在原龙王小庙的基础上,创建了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东河区东门外东北行里许的小山坡上。该庙盛时,穿越丛林,为一广场,有戏台1座,再往北是山门,两侧配以钟、鼓楼,山门悬匾“龙泉寺”。进入山门,林荫下一泉直径丈余,深约2丈,用石墙围砌。绕石泉拾级而上,有一座牌楼式的院门。庙院有正殿5间,两厢配殿禅房共16间,西侧殿三间。庙院外东山脊上筑玉皇阁一座,总占地面积约1O亩。庙院外突出的岩角上筑有亭一座,凭亭栏远眺,可望见黄河如带,故名“望河亭”。寺内又有山泉下泄,泉水由龙嘴处喷出,更为寺庙增添了怡趣,为包头地区少见的景观。

转龙藏早在20年代,这里就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