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胞肓

胞肓 Baohuang(BL 53)

[穴义]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胞,包裹胎儿的膜质囊也。肓,心下膈膜也。胞肓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它与心下膈膜中外输的膏脂之物同性,故名胞肓(胞肓穴膀胱俞穴相对应,气血物质的来源相同,按前面的穴位分析来推导,本穴物质应该是膀胱腑气化的干燥气态物,何以本穴物质为膏脂之类呢?这是因为本穴与膀胱俞二穴的气血物质并非只来自膀胱腑,而是来自膀胱腑与胞宫。从人体重力场来看,膀胱与胞宫皆处于同一层次,坐标位置的高度相同,气血物质的特性相同,气血物质亦由相同的出口外输膀胱经,只不过胞宫外输的气血物质中脂质成份偏多而膀胱外输的气血物质中水湿成份偏多罢了。但在人体重力场中,由于膀胱俞与胞肓穴所处的坐标位置不同,因此此二穴外输的气血物质才表现出不同的气血特征,这就是胞肓穴的气血物质是以脂质为主而非以干燥水气为主的原因所在)。

【标准定位】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取法】俯卧位,平第二骶后孔,督脉旁开3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髂翼骨膜。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内含有丰富的脂肪,纤维组织致密和臀大肌共同形成臀部隆凸的轮廓。臀肌筋膜发达,它发出纤维束深入到臀大肌肌束内,所以该层筋膜和肌肉结合非常牢固而不易分离。

【功用】补肾强腰,通利二便。

【主治病症】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膀胱炎,尿道炎,尿潴留,睾丸炎;

2. 消化系统疾病:肠炎,便秘;

3. 其它:坐骨神经痛,腹直肌痉挛,腰背部软组织疾患。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臀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