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大帝

简介阿尔弗雷德(849~899),英格兰韦塞克斯王国国王(871~899)。年轻时受过军事训练。868年从军,随兄艾特尔雷德国王率军支援麦西亚王国抗击丹麦人入侵。871年丹麦人入侵韦塞克斯时即位。在危难之际,他退守山林,重整军队,于876年在埃丁顿之战中击败丹麦军队,迫其议和,撤至伦敦到切斯特以北地区 (史称"丹麦法区")。此后,为巩固国防,派兵镇守边关,修建城堡,并积极扩充海军。885年率军击退入侵肯特王国的丹麦军队,并于次年占领伦敦。892~896年再次率军击溃从欧洲大陆进犯的丹麦军队。在位期间,重视文化教育,翻译大批古典名著,并编纂《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生平大事件表阿尔弗雷德少年时代起就立下大志,决心要把维京人赶出英格兰领土。从19岁起,他便参军入伍,随其兄艾特尔雷德一世前去援助麦西亚的伯格雷德作战,参加了抗击在东英格兰登陆的丹麦大军的战斗。871年丹麦人入侵韦塞克斯,他和他的兄长并肩作战,以最大的勇气与丹麦海盗生死格斗。后来艾特尔雷德去世,阿尔弗雷德继承了王位。
阿尔弗雷德自从公元871年执政以后,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得放在如何抵抗丹麦维京人的入侵战争上。但是,作为一位伟大的国王,阿尔弗雷德的雄才大略之处,就在于他并不将治理一个国家的成功与否仅仅归因于士兵的勇猛,而是实行一种十分开明、柔性的政策,比如如何与周边的国家友好相处,如何与来犯的丹麦维京海盗展开交涉和谈判,在这些方面,阿尔弗雷德处处表现出灵活巧妙的外交手腕。
在阿尔弗雷德统治期间,虽然丹麦维京人在868年、871年、876年、885年、886年期间对英格兰实施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入侵,但是英格兰人在他的领导下,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战斗,终于赶走了大部分领土上的丹麦人。
难能可贵的是,阿尔弗雷德不仅是一位勤于政务的君主,而且还是一位英明聪慧的智者。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闲暇之余还有许多的小发明。英国著名的牛角灯和计时蜡烛就是他发明的。更重要的是,在中世纪多数人都处于愚昧无知的时代,他痛感于自己统治下的牧师们的无知和人民的蒙昧,于是像查理曼大帝一样开办了宫廷学校,并且从国外召集了很多有名望的教师。他在位期间,最为重视的是文化教育。他编纂了《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大力提倡科学,对医学和其他学科的科学家们,他给了很多的奖励,使英格兰的学术研究在当时有了很大的发展。
公元878至公元885年间,他曾将麦西亚、威尔士乃至欧洲大陆的许多著名学者邀至宫中,他的宫廷里总是高朋满座。我们都知道《自然区分论》的作者是约翰·司各脱。公元843年,约翰·司各脱曾应法王查理的邀请前往法兰西,并被任命为宫廷学校的校长。查理死后,约翰·司各脱被阿尔弗雷德大帝聘到英格兰,做了玛姆兹伯利修道院和阿塞勒尼修道院的院长。
阿尔弗雷德国王自己的文化程度和艺术造诣也很高。他曾自修拉丁文,从887年开始,亲自将大量的拉丁语名著译成盎格鲁—撒克逊语。罗马帝国第一位正式教皇格列高利一世所著的《教牧法规》,就是阿尔弗雷德亲自译成盎格鲁—撒克逊语的。在后来的千百年里,这本教规一直作为主教们的职务指南。
公元876年,丹麦人再次向韦塞克斯进军。阿尔弗雷德一改过去英格兰人在海盗攻来时单纯防守的战术,他秘密组织一支军队,在埃丁顿一带突袭海盗军。这一仗把丹麦人打得晕头转向,使得海盗们很长时间不敢再来抢掠,不仅使人民生活得到了安全,也使自己的军队得到了休息整顿的机会。
公元878年,当海盗首领古特伦率丹麦军队进逼韦塞克斯时,阿尔弗雷德再次给海盗们以猛烈的打击。同时,他利用巧妙的“分土而治”的策略,最终迫使古特伦接受了协议,从而使阿尔弗雷德获得对本国及邻国麦西亚的统治权。但是,他和丹麦维京人签订的协议中也包括对丹麦人的赔偿。按照协约,丹麦人将正式控制英格兰北部的大片地区和东部一带,即从泰晤士河口到爱尔兰海,斜跨英格兰,这一块地区被称为“丹麦法施行地”。丹麦人统治了这块占地面积为两万五千平方英里的广大区域,它也成为维京人在斯堪的纳维亚以外开拓的殖民地中最宽广和富饶的一块地区。
在协议中,古特伦也做出了让步,他不但接受基督教的洗礼,还让阿尔弗雷德大帝作他的教父,这一事件预示迁往“丹麦法施行地”的丹麦维京人将和当地人融合为一体。
公元886年,阿尔弗雷德从丹麦维京人手中夺回了伦敦,解放了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当他进占伦敦后,一切不接受丹麦统治的英格兰人都拥戴他为国王。
公元892年,一支丹麦大军由欧洲大陆进攻英格兰,阿尔弗雷德予以迎头痛击。丹麦人见难以获胜,只好宣布停战,撤回了他们的海盗队伍。丹麦人所以未能再度进攻,主要是阿尔弗雷德在交战期间采取极为稳妥的防御措施,他加固旧有的要塞,在战略要地修建新的堡垒。此外,此时的英格兰已在他的领导下,建造了更大的军舰和训练有素的水兵。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尔弗雷德统治期间,英格兰在军事、外交、科学、文学、宗教等方面都有所发展。阿尔弗雷德襟怀宽广,爱好广泛,不论商业贸易、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他对什么都感兴趣。
评价阿尔弗雷德大帝如同亚瑟王一般领导英格兰人抗击侵略者,但他远要比亚瑟王更加伟大,他不仅遏制了诺曼人的入侵,并且在政治上、文化上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为英格兰做了四件大事:第一,他颁布了《阿尔弗雷德法典》,这部法典将历代盎格鲁-撒克逊王国法律加以整理汇编,其后来成为英国习惯法的基础。第二,他奖励学术创立贵族子弟学校,同时组织编纂《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并亲自安排将英国文学之父比德(673-735年)的《英格兰民族教会史》和博提乌斯的《哲学的安慰》等著作译成英文,从而为英语和英国本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他废除义务兵役制,改用土地封赐的办法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这是后来封建骑士的雏形。当然,阿尔弗雷德大帝最主要和最脍炙人口的还是他抗击丹麦人的军功;9世纪70年代,英格兰几乎全境沦陷,871年阿尔弗雷德大帝在其兄埃塞雷德一世(865-871)阵亡后继承王位并秉承其遗志倾尽毕生精力与丹麦人战斗,最终成功收复了伦敦及泰吾士河以南的地区,侵略者被迫退居泰吾士河以北的丹麦区。其后,阿尔弗雷德大帝的继承人爱德华一世(899-924)于918年将丹麦人彻底赶出英格兰;自阿尔弗雷德大帝开始,其子孙连续五位都是尚武的国王,打败了不断入侵的北欧人,使撒克逊人的统治在英格兰全面复兴。他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君主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英国国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