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半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恒春半岛

简介恒春半岛位于台湾省屏东县,因恒春镇得名,是台湾全岛最南处。西自枋山滨(荆桐脚溪),东至安朔溪一线以南。南端与有鹅銮鼻,西有猫鼻头。南皆由隆起珊瑚礁构成。海拔120~190米,新珊瑚礁亦高达10米。多为崖岸,前有裙礁。中央山脉尾闾纵贯,溪水东、西分流。西南侧有长约11.5公里的纵谷,中部有恒春镇。半岛亦为旅游胜地,以垦丁“国家”公园著称。不过该处经常都受到台风、落山风袭击。

交通航空

恒春航空站:因为落山风问题常关闭。

地理状况恒春半岛以恒春断层为界分为两个地质构造单元,(一)恒春断层东侧的中央山脉,以晚中新世深海浊流沉积岩为主,上-更新世的垦丁倾泻层与恒春石灰岩不整合于其之上。(二)恒春断层西侧的恒春西台地,上-更新世浅海环境的砂页岩与石灰岩

恒春半岛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沈积阶段:中新世,属於南中国海北侧的大陆斜坡环境;晚中新世之後,大陆斜坡被来自北侧的沉积物逐渐堆积形成陆棚的三角洲环境。(二)造山阶段:上-更新世,南中国海隐没造成隐没带前缘的增积岩体受挤压而逐渐的增高(buildup),部分沉积物堆积在增积岩体上的凹陷盆地,现今恒春外海增积岩体上经常可以发现类似小盆地(图2; Yu and Lu, 1995)。此时期部分来自东侧增积岩体的混同层崩积在盆地中形成倾泻层。当增积岩体升出水面後,在周围海域开始形成珊瑚礁,之後珊瑚礁又被抬升形成珊瑚礁阶地。

增积岩体主要受呈叠瓦状逆断层的作用将沉积层叠加而增长,现今恒春半岛西南侧海域增积岩体的结构是由十数条向西的逆断层所构成(Lee et al., 1992; Yu and Lu, 1995; Yu, 2000),从地层结构来看恒春断层应是其中最主要的断层,其断层错距最大。恒春西台地的隆起除了受到东侧恒春断层作用外,其西侧应存在另一逆断层构造,造成十万年来恒春西台地的隆起。

近况2008年,由于《海角七号》的大获成功,而名声鹊起,成为新的旅游胜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