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四脉绵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文名] 秋四脉绵蚜

[别名] 榆四脉绵蚜、谷榆蚜、高粱根蚜。

[学名] Tetraneura akinire Sasakj

[ 目 ]同翅目

[ 科 ]瘿绵蚜科

[寄主] 榆小麦狗尾草牛筋草玉米高粱

[为害特点] 为害高粱、玉米等根部,造成黄化。为害榆树时形成红色袋状竖立在叶面上的虫瘦。

[特征描述]

无翅孤雌蚜 体长2.0—2.5mm,椭圆形,体杏黄色、灰绿色或紫色,体被呈放射状的蜡质绵毛,触角4节,短。喙短且粗,呈矛状,超过前足基节。腹管退化。尾片半圆形,有5—7根毛。有翅孤雌蚜 体长2.5—3.0mm。头胸部黑色,腹部灰绿色至灰褐色,触角4节,前翅中脉不分叉,共4条,后翅中脉1条,没有腹管。卵长椭圆形,长1mm,初黄色后变黑色,有光泽,一端具1微小突起。

[发生规律]

河南、宁夏年生10多代,以卵在榆树枝干、树皮缝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卵孵化为干母若蚜,爬至新萌发的榆树叶背面固定为害,5月上旬在受害叶面形成紫红色或黄绿色无刺毛的袋状虫瘦,干母独自潜伏在其中为害,5月中旬干母老熟,在虫瘦中胎生仔蚜,即干雌蚜的若蚜,每只干母能繁殖8—15头或更多,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翅干雌蚜长成,又称春季迁移蚜,迁往高粱、玉米根部胎生繁殖为害,9月下旬又产生有翅性母,飞回榆树枝干上产生性蚜,交配后产卵越冬,每雌产1粒卵,产在体下。天敌有食蚜瓢虫、食蚜蝇等。

[防治方法]

(1)根型蚜为害严重时,用40%乐果乳油1kg加氯化铵化肥25—30kg,对水500kg,浇淋根部,干旱时要注意防止药害。(2)有条件地区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灌根。

[地理分布]

河南、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辽宁等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