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师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广东水师

广东水师

广东水师,也叫广东海军,清朝末期部署于南海区域的一支舰队,受两广总督节制,主要基地设在广州黄埔。

广东水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同治五年至七年(1866年),当时两广总督瑞麟向英国、法国购入了六艘蒸汽火炮舰船,用于巡海、缉私、捕盗。宣统元年,广东水师与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一起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广东水师终结。

舰艇资料

第一批:同治五年至同治七年(1866-1868年),安澜、镇涛、澄清、绥靖、飞龙、镇海。

第二批:光绪八年至十一年(1882-1884年),德国11艘鱼雷艇:雷龙、雷虎、雷中、雷干、雷坤、雷离、雷坎、雷震、雷艮、雷巽雷兑。黄埔造船厂建造炮舰:广元、广亨、广利、广贞、广金、广玉。

第三批:光绪十三年至光绪十七年(1887-1891年),马尾造船厂建造的巡洋舰:广甲、广乙、广丙,炮舰:广庚。

第四批:光绪三十三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7年-1908年),日本炮舰:楚泰、楚同、楚豫、楚有、楚观、楚谦。鱼雷艇:湖鹏、湖鹗、湖鹰、湖隼。

广东水师共有舰艇37艘,总吨位1.1万吨。

“广甲” “广乙” “广丙” 调往北洋,中日甲午战争中归北洋水师指挥,先后于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中被击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