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仁寺
西安广仁寺

简介广仁寺坐落在西安城内西北角,是西北和康藏一带大喇嘛进京路过陕西时的行宫,因此又称“喇嘛寺”。是康熙皇帝来陕西巡视时,拨专款敕建。广仁寺为全国唯一绿度母主道场。
历史西安广仁寺是陕西省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1703年由清圣祖康熙帝敕建,历史上起着凝聚、促进西北边陲多民族团结的作用。
清朝初年,清政府在西藏、青海藏传佛教上层喇嘛进京朝见皇帝的沿途,建立寺院,向蒙古族、藏族表明,清政府充分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习俗和保护藏传佛教,达到了巩固西北边陲的目的。广仁寺就是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救命兴建的,康熙亲书“慈云西荫”殿额赐寺。该寺现存康熙撰文的建广仁寺碑石一通,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广仁寺建成后,西藏、蒙古、青海、甘肃等地区的活佛、喇嘛路过陕西时,均住寺瞻礼。
1911年辛亥革命后,广仁寺一度被理门公所占据,不久即恢复为喇嘛教寺院。1931年,寺门外城墙所埋火药忽然爆炸,东门外树木全毁,殿堂的屋瓦也被炸坏,方丈室轰倒,唯经像安然无损,后由杨虎城将军出资修复。
现状1952年,人民政府拨款整修了广仁寺,使大雄宝殿、藏经殿、菩萨殿及僧寮、厢房等全部焕然一新,法相庄严。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路过陕西时,都受到广仁寺僧众的欢迎,班禅大师还在广仁寺为众说法。喜饶嘉措大师也多次在广仁寺“为大众说旺依,普结法缘。”
由于广仁寺所承藏传佛教黄教密宗,寺内用藏语诵经咒,每逢农历十月二十四和二十五日,举行纪念宗喀巴成道日灯会,善男信女纷涌而至,寺内钟鼓齐鸣,梵呗振耳,灯火辉煌,香烟缭绕,十分热闹。
1983年以来,广仁寺交给僧人管理。现有喇嘛数人,经管香火,清扫殿堂院落,接待游人香客。
寺院构造“千手观音像”位于广仁寺的主殿天王殿,安坐在金刚台莲花宝座上,由俄罗斯珍贵椴木雕制。佛像高约6.6米,重达两吨。观音像全身贴金,闪闪发光,慈眉善目,胸前双手合十。共四十四只手,佛教讲二十五因果关系,二十五乘四十得一千,因每只手有一只眼,故名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千手观音手多眼多智慧多慈悲多,有求必应,慈悲五金,愿力宏深。头顶阿弥陀佛。该像由美籍爱国华侨齐茂椿先生出资、浙江民间艺人陈伟阳等人历时半年精雕而成。由KLAUS KRAJEWSKI、万乃安、齐茂椿、万乃瑜等善士捐供。

进入广仁寺山门,只见天王殿(千手观音殿)、主殿、千佛殿、经堂等殿堂,两侧有鼓楼、钟楼、长寿殿、护法金刚殿、财神殿。殿堂画栋雕梁,十分富丽。院内苍松翠柏,花草葱茏,十分清幽宜人。全寺占地面积约16亩,布局错落有致,以玲戏精巧见长,是一座具有汉族地区寺院建筑特色的喇嘛教寺庙。但寺内供奉的佛像、所藏经典、僧众修持都依承藏传佛教。
寺院建筑为:寺前广场;停车场;藏传佛教旗杆;佛祖八宝塔;山门;十八罗汉影壁;净身阁(洗手间);法物流通处;康熙碑亭;放生池;鼓楼;钟楼;天王殿(千手观音殿);地宫;万年灯亭(长明灯);长寿殿;护法金刚殿;主殿;接待室;财神殿;千佛殿;开光处;经堂;大雄宝殿(筹建中)。
藏经广仁寺藏经甚丰。有明正统五年(1440年)刊刻、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又续刻刊印的《大藏经》一部,这部藏经为梵本,纸质光洁、书体严整,卷首刻有精美的线刻佛画。每十卷为一函,共677函,6770卷。每函又按千字文标明序列,用黄色包袱包裹,十分整齐。
寺内还珍藏一部北京版的(藏文大藏经),康熙三十九年所赐。共107包,为甘珠尔类(佛部),收入律、经、密咒三部分。有目录(汉、藏、满、蒙四种文字并列)、密部、大般若、二万五千颂、万八千颂、诸般若、宝释部、华严部、诸品经、律部和八千颂等内容。该版藏经是清王室宫本,刻造、装帧颇为精良,版型较一般藏文经大,每筴扉画均为手工绘制,笔触细腻,大多出自藏、蒙族名僧中画家手笔,极为珍贵。
寺内珍宝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3尊佛像,正中是宝相庄严、精美绝伦的鎏金铜绿救度母像,左侧是木髻天母像,右侧是木质巨光天母像,均为唐代文物。其他殿堂内还供奉有明代本质阿弥陀佛像,印度造释边牟尼像、西藏造鎏金铜佛像等。
在讲经堂前,有白色大理石莲花缸一个,直径1.4米,下有圆形石座,通高1.5米。缸身遍布莲花绕枝图案,十分精美,径口刻有隶书铭文,是清乾隆时为西安崇圣寺所造,后来移到广仁寺。
镇寺八宝:康熙皇帝亲笔《御制广仁寺碑》;《御制广仁寺碑》碑文手稿真迹原件;万年灯(长明灯);清代珍贵檀香木供座;清代乾隆皇帝御赐汉白玉莲花缸;慈禧太后西行时赏给广仁寺楠木龙灯一对;佛祖十二岁等身像承坐的唐代莲花宝座;明版《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600卷,是中国佛教文化稀有古籍保存最完整一套。
六大匾额:康熙题写《广仁寺》;赵朴初题写《广仁寺》;康有为题写《庄严佛土》;康熙题写《慈云西荫》;慈禧题写《法相庄严》;乾隆题写《佛教圣地》。
寺内奇树1.两棵百年紫荆花树
2.百年丁香树
3.两棵含羞树(又名痒痒树)
4.百年双叶柏(命为团结树、和谐树)
5.慈禧太后挂衣柏(又名钗孔柏树)
主供佛1.千手观音
2.绿度母
3.宗喀巴师徒三尊
4.佛祖十二岁等身像
5.文成公主像
寺内绿度母传说文成公主出嫁时将佛祖十二岁等身像带到了西藏。唐太宗看见佛为空着,苦恼于在这里补供什么佛像,这时绿度母开口说话:“不必供奉其他像了,我来代替释迦佛教化,普度众生吧。”从此这尊绿度母的声名传遍了神州大地。由此广仁寺成为绿度母全国主道场,很多青海、甘肃、内蒙、西藏等信众不远千里前来参拜绿度母像。在蒙藏地区说起西安广仁寺也许陌生,但提及长安绿度母众人皆知。
住持仁钦扎木苏上师

仁钦上师出生于内蒙古佛教世家,蒙古族,毕业于内蒙古佛学院,根本上师为著名的乌兰活佛,并被乌兰活佛受戒为僧,法号桑杰嘉措(佛海),深得活佛的器重和赞许,又先后师从承德哈尔木活佛,西藏著名格西丹增大师,接受各种灌顶传承,上师德行兼优、慈悲为怀、学识渊博、被内蒙、辽宁等地多个寺院邀请为名誉住持。2001年受西安广仁寺邀请常住于本寺。
仁钦扎木苏上师现任社会职务:政协西安市莲湖区委员会常委、政协莲湖区委民族宗教组副组长、政协西安市委员会信息员、西安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楹联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青联特邀常委、陕西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五台山广仁寺五台山广仁寺规模较小,布局却很严整的寺庙。寺中存有藏文大藏经《甘珠尔》,非常珍贵。与罗候寺仅一墙之隔。它的创建原因与别的寺庙不同。清朝康熙年间,罗候寺由和尚庙(青庙)改为喇嘛庙(黄庙)之后,从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来五台山朝拜喇嘛庙的藏族、蒙族信徒日益增多。这时,罗候寺便辟出一块地盘,修房盖屋,接待他们。到了道光年间,人们就把罗候寺的接待处修建成了一座寺院,这就是广仁寺,也叫十方堂。具有浓烈的喇嘛教寺庙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