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茶

绞股蓝又名乌七叶胆,为葫芦科绞股蓝属值物。它在世界上已被鉴别的有13 种之多,中国有11 种。生长在田间的绞股蓝与乌敛梅(葡萄科),在植物形态上很相似。鲜绞股蓝是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茎细长,有1~3 米,横断面呈五角形或多边形,卷须生于叶腋,叶色墨绿,复叶,椭圆形小叶5~ 7 瓣,有小叶柄,叶片皱缩,易破碎,边缘有锯齿,圆锥花序,长8 一20 厘米,果球状小花,直径5 一6 厘米,成熟后黑色,稍带清香、微苦。
在民间,将绞股蓝用于治疗咳嗽、痰喘、慢性气管炎、传染性肝炎等疾病。1974 年以来,日本学者从该植物中分离出50 多种皂甙,其中4 种与人参皂甙结构完全相同,11种完全相似。我国从1984 年开始对绞股蓝的分布、资源进行调查、开发等工作。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绞股蓝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繁殖、搞疲研劳、保肝、抗胃溃疡、调节脂质代谢等药理作用。
绿茶型的纹股蓝天然茶,带有芬芳的清香,滋味和淡微苦,回味甘醇,汤色淡黄清澈。它素有南方人参之称,故有的产名为“南参茶”。据有关资料报道,绞股蓝茶确实具有滋补、安神的作用,对某些慢性病菌有辅助疗效,常服用无副用,也不会成瘾,是值得推荐的保健饮料。
股蓝茶已经有一些产品上市,但主要有绿茶型和袋泡茶型绞股蓝茶,其制作工艺近似于绿茶和袋泡茶的加工技术,袋泡茶主要是制成粉状绞股蓝茶装袋。加工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
加工工艺——绿茶型:
鲜叶处理→杀青→揉捻→解块→烘干或炒干
a.鲜叶处理:将绞股蓝切成5cm 段状茎叶。
b.杀青: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110℃~120℃,投叶均匀,防止焦粘、爆点。杀青后手感柔软,有清香。摊凉后揉捻。
c.揉捻:将绞股蓝揉捻成条后即可出叶。
d.解块:揉后绞股蓝较有粘性,需解块。
e.烘干或炒干:烘干色绿翠,味清香醇和。炒干色黄绿,栗香味浓。
也可将烘干或炒干的绞股蓝粉碎成0. 6~1.0mm粒度的颗粒,包装成袋泡茶。
加工工艺——绿茶型(或袋泡茶):
鲜叶处理→萎凋→摊晾→初揉→干燥→复揉→烘干(→粉碎)
a.鲜叶处理:洗净,薄摊放。
b.萎凋:晒萎或烘萎,叶色变暗,叶质变软。
c.摊晾:薄摊,待叶片变软“回潮”。
d.初揉:基本成条,茶汁开始外溢。
e.干燥:温度控制110℃左右,茶胚不粘手,手捏成团。含水量约35%。
f.复揉:干燥摊晾后,复揉10min。
g.烘干:90℃烘至捏茶成末,含水量约6%。
h.(粉碎):粉碎成颗粒装袋
绞股蓝茶食用方法
【配方】绞股蓝10克,绿茶2克。
【用法】先将绞股蓝烘焙去腥味,研为细末,再与茶叶一同用沸水冲泡10分钟。代茶频饮,不拘时。
【功效】补五脏,强身体,却病抗癌。适用于一切虚症,尤其是体弱多病者。
绞股蓝茶的采收加工
绞股蓝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可连续收获几年。在温暖的南方一般每年可收割2次。第1次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次在11月下旬。在北方冷冻地区,每年只收获1次,于10月份收获。第1次收获,用锋利的镰刀在离地面10 cm处割取藤蔓;第2次收获可齐地面割取藤蔓。爬在攀援物上的茎叶可直接拉下。收割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割后去掉杂质及时阴干,防止霉烂,然后扎成捆或装入麻袋,放通风干燥处贮存。此外,也可将鲜茎切成2~3 cm的小段放竹席上摊开阴干,阴干后装入纸盒或干净塑料食品袋内备用。一般产干货2 250~4 500 kg/ha,高产者可达7 500 kg/ha。收获2次的,在第1次收获后立即中耕除草,施足肥料,以促进老藤蔓快速抽梢生长,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