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基尼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目名: 颤蚓目 (Tubificida )

科名: 颤蚓科 (Tubificidae ) 棒丝蚓亚科 (Phallodrilinae Brinkhurst, 1971 )

属名: 基尼蚓属 (Gianius Erséus, 1992 )

种名: 奇特基尼蚓 (Gianius eximius Erséus, 1997 )

分布描述: 香港。海洋,栖息于潮间带和低潮带中间粗砂中,至少13m深。

主要鉴别特征: 体长(5条完整标本)3.6-5.6mm,29-42节。Ⅺ节宽0.30-0.39mm。口前叶现状可变,但大多数标本口前叶呈圆三角状,长宽相等。具次生环状物,环带后体节环状物每节几个,前部几乎没有。环带位于2/3Ⅹ-2/3Ⅻ。体刚毛(图Ⅱ-153a-b)双叉,长40-65µm,宽1.5-2.5µm,体前部刚毛每束(1)2-5条,环带后体节每束(1)2-3条。体前部刚毛(图Ⅱ-153a)远叉较近叉细,但至少等长;后部刚毛(图Ⅱ-153b)稍粗壮,远叉较近叉稍细且较近叉短。交配毛(图Ⅱ-153c, d, ps)笔直,外段钩状或双叉,大约长45-50µm,宽1.5-2µm,大约每束10条;刚毛排成锥形扇状,环绕膨管外侧末端,所有交配毛间断非常靠近雄孔。雄孔和受精囊孔都成对,稍微靠近腹刚毛线,二者都位于Ⅺ节;雄孔稍微靠近中后部,受精囊孔非常靠近前部。 咽腺位于Ⅳ-Ⅴ(Ⅵ)节。雄性生殖器管(图Ⅱ-153d)成对。输精管仅仅长于精管膨部,无肌肉,宽7-10µm,进入精管膨部顶端。精管膨部总长170-250µm,全部严重肌肉质,但是包括两部分。内段部分平滑,为纺垂状膨腔,宽50-63µm,具肌肉层,厚11-17µm,和纤毛状内皮层但稍微颗粒化。外段部分较小,稍呈纺垂行管状,狭窄圆锥状部分皮层包裹强壮的肌肉。前部前列腺大,位于输精管进入精管膨部的入口处,但是连接处不明显。后部前列腺较小,通过明显的肉质柄连接于膨管内侧末端。受精囊(图Ⅱ-153d, spth)纤细,总长大约220-280µm,包括内囊腔,长150-205µm,宽45-75µm,和一分为二的囊管,大约宽20-25µm;在正模标本中,囊管两部分彼此分离,但是这很可能是因为人为制片时造成的。囊管外段部分具有很厚的肌肉层,和位于受精囊孔附近,小但明显的前庭。囊管内段部分无肌肉,被厚的表皮层代替。受精囊腔贮有典型的较大的精子束,其周围具无定型的团状分泌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