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下湾栉毛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目名: 颤蚓目 (Tubificida )

科名: 颤蚓科 (Tubificidae ) 棒丝蚓亚科 (Phallodrilinae Brinkhurst, 1971 )

属名: 栉毛蚓属 (Pectinodrilus Erséus, 1992 )

种名: 海下湾栉毛蚓 (Pectinodrilus hoihaensis Erséus, 1992 )

分布描述: 香港。海洋。

主要鉴别特征: 体长3.7-5.1mm,41-51节。Ⅺ节处宽0.18-0.24mm。口前叶相当大,在一些标本中呈长形。环带延伸于1/2Ⅹ-Ⅻ节。刚毛(图Ⅱ-158a)双叉,远叉较近叉细而短,长32-47µm,宽1-2µm,体前部每束(2)3条,环带后体节2条每束。交配毛排列整齐,直立呈扇状(图Ⅱ-158c, d, ps),长28-42µm,宽1-1.5µm,大约10-13条每束(确切数目不易确定),尖端稍呈长棒状(图Ⅱ-158b)。雄孔和受精囊孔成对,分别位于Ⅺ节后部和Ⅹ节前部腹刚毛线处。咽腺发达,位于(Ⅲ)Ⅳ-Ⅵ节。雄性生殖器管(图Ⅱ-158d)成对。输精管分三部分:内外两层薄而无肌肉壁,中间为高度特化的卵圆形肌肉腔,长70-90µm,宽35-50µm;腔壁肌肉层厚2-4µm。输精管或多或少进入精管膨部顶端。精管膨部较小,直立,棒状,27-40µm,宽16-22µm,无肌肉层,但具厚的纤毛状内上皮。精管膨部开口于体壁凹入部分,附近具一束交配毛,但无阴茎。两个小型前列腺位于精管膨部附近。受精囊长130-160µm,宽50-80µm,具短而圆的前庭,短的囊管和大而呈梨型的受精囊腔;腔中贮有大量杂乱排列的精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