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州
钧州:金世宗大定二十四年(1184),因阳翟(今禹州市)有钧台,所以改称钧州。
钧台也叫夏台,原在禹州城南,距城十里。《水经注》载,在三峰山东南 ,大陵之西,陵上有“启筮亭,启享神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有隅水东南 流,经陵下,积为坡,坡方十里,称钧台坡。一说,钧台在“颍川城郭之阴”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行“开国大典”和“国宴”的地方,也是夏桀囚禁商 汤的地方。
明洪武年间,因禹州有“钧台”故,改阳翟为钧州。明万历三年(公元 1575年),避避神宗朱翊钧的“钧”字,改钧州为禹州。
钧州:金世宗大定二十四年(1184),因阳翟(今禹州市)有钧台,所以改称钧州。
钧台也叫夏台,原在禹州城南,距城十里。《水经注》载,在三峰山东南 ,大陵之西,陵上有“启筮亭,启享神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有隅水东南 流,经陵下,积为坡,坡方十里,称钧台坡。一说,钧台在“颍川城郭之阴”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行“开国大典”和“国宴”的地方,也是夏桀囚禁商 汤的地方。
明洪武年间,因禹州有“钧台”故,改阳翟为钧州。明万历三年(公元 1575年),避避神宗朱翊钧的“钧”字,改钧州为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