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地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山地地理

geography of mountain

研究山地地理环境及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

护的领域。广义的山地包括山、高原和丘陵三部分,狭

义的山地仅指山和高原。

山地特征山地是世界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

陆地的主要地貌骨架,其面积占整个陆地的30%。全球

有两大山带:环太平洋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印度

尼西亚山带。这两条山带是中生代至新生代形成的褶皱

带,全球的主要山地都集中在这两大山带上。山地不限

于单纯的地貌学概念,而且还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和经济

综合体。在山地,热量和水分条件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发

生变化,从而引起植被、土壤的垂直分布变化(见垂直

带性),农业生产方式也因此而变化。高大的山体或高

原对大气环流产生屏障作用,山地不同的坡向可以形成

不同的自然景观或不同的垂直带谱。世界上许多高大山

系不仅是自然地理的界线,而且是重要的农业界线。山

地地区人口虽仅占世界人口的10%,但是依赖山地资源

生活的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30~40%。山地具有丰富的

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正在被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和利

用。山地的自然风景和空气清新的山地气候是重要的旅

游资源,大多数自然保护区位于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

系统或珍稀动物、植物种属的山地地区。

研究简况 人类认识山地,利用和改造山地有数千

年的历史。中国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对山地的

描述。以后的《管子·地员》、《汉书·地理志》和《徐

霞客游记》等都有详实的山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记

载。19世纪初德国A.von洪堡曾考察南美山地,系统地研

究了山地气候与植被垂直分布的关系。

对山地的综合研究是20世纪中期才开始的。1936年

R.皮蒂(曾译R.贝第)出版了《山岳地理》一书。1940

年德国C.特罗尔创建高山比较地理学。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由于世界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山地森林面积的急

骤减少,山地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滥用,以及山地地

区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造成广大山地地区水土流失加

剧、灾害频繁,环境质量恶化。这些问题受到各国政府

的普遍重视,如美国、苏联、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等

国家先后成立了专门的山地研究机构。50年代以来,中

国对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及新疆、青海、甘肃、内

蒙古和南方热带、亚热带山地进行了多次综合考察,并

开辟了南方山地综合性研究基地,积累了有关土地类型

分布和利用、资源特点、生产潜力等多方面的资料,为

制定山地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等提供了依据。1957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登上贡嘎山主

峰,进行了第一次高山考察。1968年,国际地理联合会

(IGU)成立高山地生态学委员会 (后改称山地地生态学

委员会)。197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把“人

类活动对山地的影响”研究专题列入“人与生物圈”研

究计划。国际山地学会(IMS)于1980年9月成立,翌年5月

正式出版《山地研究与开发》学术性刊物。这些都标志

着世界山地研究已进入一个国际合作的阶段。1984年中

国地理学会成立山地研究委员会,并创办了山地地理学

术性刊物《山地研究》。目前,世界山地地理综合性研

究的重点地区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南美洲的安第斯山

和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地区。

研究内容山地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山地

的形成、发展和演化;②山地的地表形态、组成物质特

征及其外动力作用;③山地水热条件的分布及其时间变

化;④山地动物、植物、土壤分布规律;⑤山地自然资

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保护措施与途径;⑥山区人口

分布和迁移规律;⑦山区工农业和交通建设规划及其合

理布局;⑧山地地区干旱、水涝、山崩、滑坡、泥石流、

雪崩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预报和防治;⑨

山地生态环境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对山地的影响;⑩山

地的系统分类与制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