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概况【作品名称】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柳永

【作品体裁】词

原文安公子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1]

词牌隋末新翻乐曲,唐时为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有八十字、一百零六字等体,仄韵格。[2]

格律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

●●⊙○▲。●○●●○○▲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

●●○○○●●,●○○○▲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

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

○●○○▲。●○⊙●⊙⊙▲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

●●●、○○●●○○▲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

(注:○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作者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作者柳永

柳永[3]

(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宋仁宗朝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婉约,词作甚丰,创作慢词独多,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生平亦有诗作,惜传世不多。有《乐章集》。[4]

赏析这是一首典型的游宦思归之作,反映了作者长年落魄、官场失意的萧索情怀。

上片写景,时间是作者搭船到某处去的一个下午。头两句写江天过雨之景,雨快下完了,才觉得江天渐晚。风雨孤舟,因雨不能行驶,旅人蛰居舟中,抑郁无聊。时间、地点、人物都或明或暗地展示了出来。“拾翠”二句,是写即目所见。汀洲之上,有水禽栖息,拾翠之人已经归去。而以“双双”形容“鸥鹭”,更觉景中有情。拾翠佳人,即水边采摘香草的少女。鸥鹭成双,自己则块然独处孤舟,一对衬,就更进一步向读者展开了作者的内心活动。“望几点”句,写由傍晚而转入夜间。渔灯已明,但由于是远望,又隔有蒹葭,所以说是“隐映”,是远处所见。“停画桡”句,则是已身所,近处所闻。“道去程”二句,乃是舟人的语言和动作。“前村烟树”,本属实景,而冠以“遥指”二字,则是虚写。这两句把船家对行程的安排,他们的神情、口吻以及依约隐现的前村,都勾画了出来,用笔极其简练,而又生动、真切。上片由雨而暮,由暮而夜,用顺叙的方法铺写景物,景中有情。

过片“游宦成羁旅”是全词的中心,为上片哀景作注,同时又引出下文,由当夜的去程而念及长年行役之苦。“短樯”七字,正面写出舟中百无聊赖的生活。“万水”两句,从“凝伫”来,因眺望已久,所见则“万水千山”,所思则“乡关何处”。“迷远近”虽指目“迷”,也是心“迷”。“自别后”以下,直接“乡关何处”展开叙说。“风亭”七字,追忆过去,慨叹现。昔日良辰美景,胜地欢游,此时则短樯独处,离怀渺渺,用一“孤”字将今昔分开,亭榭风月依然,但人却不能欢聚了。“刚断肠”以下,是说离情正苦,归期无定,而杜宇声声,劝人归去,愈觉不堪。这首词先景后情,情贯全篇,中间以“游宦成羁旅”五个字相连,景为情设,情由景生,结构精美,是一首工巧之作。[5]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