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白头鹀

白头鹀

拉丁文学名:Emberiza leucocephalos

英文名称:Pine Bunting

雀形目>燕雀科>鹀属

PASSERIFORMES > Fringillidae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描述:体大(17厘米)的鹀。具独特的头部图纹和小型羽冠。雄鸟具白色的顶冠纹和紧贴其两侧的黑色侧冠纹,耳羽中间白而环边缘黑色,头余部及喉栗色而与白色的胸带成对比。雌鸟色淡而不显眼,甚似黄鹀的雌鸟。区别在嘴具双色,体色较淡且略沾粉色而非黄色,髭下纹较白。亚种fronto额及侧冠纹多黑色,且栗色图纹深沉。

虹膜-深褐;嘴-灰蓝,上嘴中线褐色;脚-粉褐。

叫声:由树上或矮丛上鸣唱,甚似黄鹀的 ze-ze-ze-ze-ze-ze ziiii。叫声也似黄鹀。

分布范围:西伯利亚的泰加林至中国西北及中北部。

分布状况:亚种leucocephala繁殖于中国西北部天山、阿尔泰山和中国东北(呼伦池),冬季南迁至新疆西部、黑龙江、内蒙古东南部、河北、河南、陕西南部、甘肃南部、青海东南部。迷鸟至江苏及香港。另一亚种fronto也为留鸟,见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及邻近的甘肃。

习性:喜林缘、林间空地和火烧过或砍伐过的针叶林或混交林。越冬在农耕地、荒地及果园。

注:与黄鹀关系甚密,混交型常出现于西伯利亚西部。

俗名:白发巫 白冠雀 松树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