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病名。因饮食不节,损伤胃气致疟疾而见善饥不能食,食后支满腹痛者。又称胃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叙论》:“病者寒热,善饥而不能食,食已支满,腹急(疒丂)痛,病以日作,名曰胃疟。六腑无疟,惟胃有者,盖饮食饥饱所伤胃气而成,世谓之食疟,或因诸疟饮食不节,变为此证。”《张氏医通·疟》:“食疟,因饮食不节,中脘生痰,加以风气乘之,故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善呕。实者二陈加枳壳、草果;因饥饱劳役而发,日久不止,脉虚者,理中汤加枳实、青皮;素有阴虚劳嗽,或因疟成劳,但于调理药中稍加桂枝、姜、枣可也,不可纯用祛风豁痰药;若表邪势盛,可用小建中、黄芪建中为主,后与生料六味丸加桂枝、鳖甲。”参见胃疟、疟疾条。

因饮食停滞,再感受外邪而诱发的一种疟疾。其特点为寒热交作,寒已复热,热已复寒,并伴有嗳气、纳呆、食则吐逆、腹胀脘闷等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