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糕
为湖北麻城传统名菜,主要在鄂东北地区流行。将鲜鱼去头去刺去皮30%,猪肉40%肥10%瘦10%淀粉,10%水猪肉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浆,将豆粉、清水、食盐按比例放入盆内与肉浆搅拌,加入姜入、葱花等佐料,放入蒸笼,蒸笼底需放置千张或者鸡蛋摊的皮子防止渗漏,倒入蒸笼后直接成蒸笼圆形!猛火蒸15-20分钟,出笼后把肉糕分成4份,然后切成厚约1厘米的长约5厘米长条,装盘上席,可熟食,亦可冷藏,其味鲜可口。
提起肉糕,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楚王嗜鱼成性,但又时常因鱼刺卡喉咙而恼火,许多厨师因此而成了刀下鬼。后来,有一赤壁厨师在剖鱼时意外发现鱼刺很容易和鱼肉分离开来,于是把分离出来的鱼肉和猪肉混合,配上佐料剁成泥,蒸成块型。楚王食之,惊喜不已。肉糕从此问世,而且名声大震。从那时起,厨师告老还乡把技艺传流到民间后,人们把肉糕捧为“天子宴席”的佼佼者,所以赤壁人直到现在喜爱吃肉糕的习惯只兴不衰。
据了解,赤壁人吃肉糕一般喜欢将它切成长方形,在盘里整齐有序的加以排列,然后在肉糕表面撒上一层葱花,蒸熟后还未端上桌面,便已清香扑鼻。细眼观去,黄、白、绿三色相间,非常好看;尝之,则更是清香滑腻、唇齿流芳。在赤壁宴席上更有“无糕不成席”的说法,宴席第一道菜必先上肉糕。近年来,肉糕已经成为咸宁地区的一道名菜,在温泉各大集贸市场皆有肉糕出售,很多温泉市民不仅喜欢蒸着吃,而且还喜欢将它煮到火锅里,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深泽西河肉糕深泽西河肉糕起源于河北省深泽县西河村,创始人是晚清时期西河村的李洛提,俗称西河肉糕,闻名衡水、保定、任丘、石家庄、天津、北京等20多个县市,位居深泽“美食三绝”之首。
据西河肉糕第三代传人李喜群介绍,西河肉糕是他的爷爷李洛提发明的,据家谱记载,李洛提出生于晚清1871年,成年后在一富户的肉坊里打工,年终他得一块驴肉,由于人多肉少,便将驴肉切成细粒,放入调料,煮熟后加入淀粉成形,切片当肉食用,从此味美可口的西河肉糕便诞生了。李家代代相传,配方秘而不喧,至今已有五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