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镇

1、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三江镇位于新会区南部。东南与睦洲。古井镇相邻,西南濒临银洲湖与双水、会城镇一水之隔,北接江门市郊。亘江镇水陆交通畅顺,有江门河道、虎坑河道贯通全境。有金门、三牙两条二级公路贯通全境。镇内有新良、深吕、良九、联合水泥公路连接各管理区。水电供应充足,新会区22万伏变电站和新城区盔源自来水厂设在三江镇境内,邮电通讯快捷,1993年建成装机容量2500门程控电话电讯网络的邮电大楼。
三江镇农业生产水稻、塘鱼,兼种柑、桔、橙、甘蔗、荔枝、蔬菜等经济作物,盛产粮、鱼、糖、果,是新会鱼米之乡,该镇旅外华侨港澳台胞1.6万人,是新会著名侨乡。
三江镇发挥人缘地缘的优势,以优越的地理环境,吸引内外商来投资办厂。近期引进企业有启祥纸业有限公司、嘉利油脂有限公司、银汇木业有限公司、弘泰五金制品厂等10多家企业,引进外资2亿多元。三江钡是新会区郊镇,目前已按城镇面积10.5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2万人的规划开发建设。到2010年,在银洲湖畔将崛起一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集工、贸、商、住于一体的新城镇。
2、贵州省锦屏县三江镇三江镇位于贵州省锦屏县东北部,该镇总面积134平方公里,东连湖南靖州县,南接本县大同乡、偶里乡,西邻本县平略镇、平秋镇,北抵本县茅坪镇和天柱县,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体中心。辖20个行政村4个社区,120个村民小组,75个自然寨,总人口3万人,2003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586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224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9120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8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余元。
三江镇地处云贵 高原东缘西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境内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小江、亮江、境内气候特点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年平均降雨量1289.3毫米。
三江镇原名城关镇,1984年5月更名为三江镇。1992年2月撤销原三江区所辖的平金乡、卦治乡、小江乡、茅坪镇。
1、境内主要资源有土地、森林、水能、建材、旅游、劳动力等。
2、境内主要粮食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瓜果等;主要畜牧渔业为猪、牛、鸡、鱼、山羊,其中清水江的中华鲟、鲢鱼、娃娃鱼久负盛名。
3、镇内主要企业有木竹集团工艺公司、轮窖砖厂、石材厂、轧钢厂、冶炼厂、液化气站、红木家具厂。
4、镇内经济较发达的村有排洞村、平金村、潘寨村,主要经济项目为建材,运输、服务、养殖及优质果品生产等。
5、镇内主要公路有省道三星线、锦榕线、境内总长为65公里,水上交通上经平略、河口达剑河县,下经茅坪镇过天柱县入湖南省可直达洞庭湖。镇内主要贸易市场有农贸市场、商贸市场、纺织品市场、江滨市场,主要贸易品有猪、牛、鸡、鱼、土特产、百货,年成交额约2980万元,筹建的有药材市场,水果市场。
6、镇内主要名胜古迹及建设有乾隆34年的省级文物飞山阁,县级文物卦治木业碑等。
7、三江镇为“科技创先”试点镇,是“六好乡镇党委”和黔东南州首批25个经济强镇建设之一。
8、镇内经济开发为排洞、经平、银洞、潘寨开发新区,主要开发项目为旅游、房地产、工业区等。
3、江西省南昌县三江镇三江镇是江西省为数不多的千年古镇,也是江西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已被列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镇。位于南昌县东南,东靠黄马乡,西临丰城市段潭乡,南为丰城袁渡乡,北至广福镇,因为抚河支流的箭江、隐溪、彭溪三条河的交汇口,所以历史上又称三江口。全镇29.2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96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辖三江、乌龙街等2个居委会,三江、汗塘、松林、山下、东庄、竹山、源溪、岗坊、徐罗等9个村委会。镇政府驻三江口)。镇域总人口29984人,城镇聚居人口9688人,其中驻镇学生2900人,非农业人口 7816人,驻镇经商务工人员3100人,城镇化水平30.1%。2005年全镇GDP77136万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5.19%∶54.94%∶29.85%,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农业以粮食、蔬菜、荸荠为主,副业以家畜、家禽饲养和水产养殖为主,工业以食品加工、医疗器械为主,第三产业以商贸、农副产品集散为主。
三江镇属赣抚平原地区,侵蚀堆积平原地形,地势南高北低,京九铁路南北穿越,抚河总干渠,青丰山河四周环绕镇域。三江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灌溉便利,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作物生产。耕地面积2万余亩,其中蔬菜面积1万余亩,蔬菜品种80多个。三江镇集贸市场规模居全省乡镇级之首,年集散蔬菜50万吨,年交易额将近5亿元,已形成南昌、丰城、临川、进贤等农副产品集散地。
三江镇位于南昌县的东南部,距南昌县城35公里,广三公路接105国道13.1公里,梁三公路接梁家渡大桥320国道12.4公里,京九铁路在镇区设有四等站,交通便利。三江人才辈出,志士名人,蜚声四海。共和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万绍芬、世界著名桥梁专家蔡方荫就是三江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
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三江面貌一新、发展迅速,新城区已渐成规模,为三江带来人气、积聚财气,后万、新下、楞上、南街蔡家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效果明显,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4、四川省崇州县三江镇三江镇位于市东南隅,地处新津、大邑、崇州三县(市)交界处。2000年底,全镇面积25.9平方千米,总人口30552人。辖沿河、永同、蒙渡、双池、舒桥、雷湾、胜利、古泉、方碾、江口、牂牁、富国、西江、何店、绿合、永兴、双水等17个村,红旗、桥东、崇奉、东风等4个居民委员会。三江镇场镇已建规模0.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000余人。镇人民政府设于三江镇共和下街,距市区16千米。
因黑石河、羊马河、青羊河汇流镇境故名“三江”。1985年,三江乡并入三江镇。2004年,将原听江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三江镇;三江镇人民政府驻崇新场。
5、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于2004年6月依据行政区域优化设置原则,经上级部门批准,由原来的三江镇和金坑镇合并而成的,是连南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连南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183.88平方公里,总人口41823人,下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国道323线贯穿全镇,距国道 107线仅1公里,到省城广州只有3小时左右的路程,镇内村村通电话、通邮政、通机动车和实现道路硬底化,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交通非常便利。 2004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4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0.41亿元,农业总产值0.5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679元。
三江镇有丰富的资源,林区面积21.4万亩,在连南县素有“杉都”之称,林木种植形成了以杉木为主,松木、杂木等为次的资源结构,还出产灵香草、黄精、土茯苓等几十种药材及著名的大雾山茶叶。镇内大龙河、金坑河、三江河三大水系的干支流都源于崇山峻岭,水流量大、落差大,水利资源共50000多千瓦,现共建有33座电站,总装机容量24855千瓦,供水供电能力充足。三江镇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供开发,有狮山古榕、古民居、鹿鸣秋高、伏兔春荫、沿潭映月等“三江八景”。位于粤、湘、桂交界处的大雾山海拔1659米,为全县第一高峰,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瑶族耍歌堂、讴莎腰等。全镇有耕地面积1.2万亩,农业方面盛产蔬菜、蚕桑、板栗等,丰富的土地资源可建成无公害蔬菜、优质水稻、蚕桑等农产品的生产、示范基地。
三江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共引进了香港利仕集团、顺德永基公司、南海明发、新城织造、湖南连发、新光、马氏丝花厂、联兴毛织厂等八家企业落户该镇,现在筹建东和、新和两大工业区,可提供廉价地皮和厂房。
6、广东省增城市三江镇三江镇增城市辖镇。在县境东南部。驻地 清代在东江 、增江、县江(已淤塞)三江之间形成圩集,故名三江圩。1961年成立三江公社,1983年改区 ,1986年建镇。
2004年2月19日,增城市将原来的16个镇(街)撤并为6镇3街道:撤销三江镇、沙庄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石滩镇。并镇后的大石滩,行政区域面积184平方公里,辖石滩、三江、沙庄3个社区;郑田、塘头、仙塘、横岭、马修、岗贝、沙尾、田边、街心、顾屋、高门、元洲、碧江、麻车、增塘、石湖、南孛、沙陇、白江、石头、石吓、岳埔、凤埔、谢屋、桥头、灯孛、旧山吓、新山吓、沙头、岗尾、四丰、初溪、大埔围、金兰寺、水龙、溪头、塘口、田桥、元美、葵湖、田心、元岗、上塘、下围、土江、龙地、吓岗等47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户籍人口11万多人,外来人口6万多人。
该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交通运输十分便捷,广汕公路、广惠高速公路、广九铁路、荔三公路横穿而过,道路网络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三江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长期以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盛产丝苗米、优质荔枝龙眼、优质水产、无公害蔬菜和黄脚鸡。近年来,三江镇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走科技致富之路。通过逐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形成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正向现代化进程迈进。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718亿元(90年不变价),农村人均年收入4611元,农业总产值及人均收入同比均增长1.0%。2002年全镇优质水稻种植面积4.7万亩,总产2.2354万吨;蔬菜复种面积3.78万亩,总产7.486万吨;荔枝龙眼种植面积1.16万亩,总产1380吨;渔塘养殖面积1.065万亩,总产6500吨;家禽、三鸟出栏350万只。该镇建成了优质水稻、水果、水产、蔬菜和黄脚鸡等五大基地。[1]
7、贵州省道真县三江镇三江镇位于县城西南部。东与隆兴镇相连,由南而西与正安县接壤。西北与平模镇毗邻,东北与上坝土家族接界.驻地三江。总面积74。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0公顷。辖3个办事处,12个村,107个村民组;1998年末12073人,其中农业人口11578人。农业总产量1793万元,粮食总产量5219吨,烤烟产量278吨。出栏猪5465头、牛144头、羊508只。存栏猪10037头,牛2998头、羊2134只。全年财政收入9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80元。有乡镇企业428个,从业人员1325人,年产值950万元。镇属中小学12所,在校学生1911人。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和石棉。年产煤10500吨;云峰的石棉,工业品级6级。油桐、乌桕为主要特产,油桐籽年产量185吨。
三江为南上遵义、贵阳必经之路,有省道遵尖公路通境内。开展小城镇建设以来,共投入建设资金500多万元。先后修建了农推站、邮电支局、信用社、烟叶站、卫生院以及镇等办公楼、职工宿舍楼、希望小学。硬化过境公路街道路面,新建街道宽20米、长200米,安装了街道路灯。经过年年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全镇78%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各办事处均建有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相继有台湾、山东、重庆、正安等地的客商前来投资兴办企业。随着河滨大道、畜禽专业市场、煤炭专业市场的修建的大河坝、瓮清等旅游资源的开发。
8、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三江镇历史沿革
三江镇境明清属高城堡。民国初为高城乡,第八(高城)团区治。一九三三年六月红军于镇境置第一(普子岭)区苏。一九三五年红军撤后,乡苏废,时置高城联保,治厚坝村境。一九四0年以高城联保置厚坝乡。一九四五年由厚坝乡改为竟成乡。一九五0年改属新建普济区。一九五一年分乡北置大两乡,一九五二年又分竟成乡东境置分水乡,乡西南境置三江乡。一九五八年撤分水乡并入竟成乡,为县直属乡,同年建政社一的竟成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属普济区。一九八四年政社分设为竟成乡,一九九二年撤竟成乡建三江镇。镇辖14个村,109个社,农业人口16541人,非农业人口8600人。
自然地理
镇址位于县境东部,广(元)巴(中)公路三江大桥北端,地处厚坝河,碗厂河,樟木树河三水汇合处,故名。幅员面积111平方公里,距县城33公里。森林覆盖率34%,树木以松柏为主,煤储量丰富,镇境地势南北高而中部倾斜,南北为山,中为厚坝河南北纵穿。农耕地多分布于广达公路,普乐铁路两侧及后坝两岸。境北多属矿子黄泥及冷沙黄泥土,境南多属暗紫泥土。年均气温16℃,降水量约1100毫米。
基础设施
境内交通发达,公路纵横交错。省道202线穿越其境14.7km,县道三(江)大(两)线,三(江)五(权)线贯穿全境,村社道110km为支线的交通网络。车流量达8000次/日。镇内有大货车250辆,农用货车600辆,客车60辆,客货运输增长速度极快。普(济)乐(坝)铁路9公里横穿腹部走廊,境内建有花园、坑坑店两个火车站,货物吞吐量大,运输繁忙,成为外运内调的要道。水资源丰富,落差大,建有装机容量650千瓦的水电站一座,并进入国网,电力充沛。电讯发达。小集镇建设发展迅猛,初具规模,街道达到硬化,绿化、亮化、秩序井然,运转良好,各种生活设施齐备,已成为广元东部一颗亮丽的明珠。
经济发展
镇境内现有市属以上煤矿3座,广元市小溪沟煤业有限公司,广元市碗厂河煤业有限公司,川北监狱五监区,镇办煤矿8座,全镇煤炭产量达60万吨。建有旺苍县锅厂,年产值100万元,产品销往巴中、陕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初见规模,农副业发展迅猛,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20户,全镇年出栏商品猪8000头,肉牛200头,山羊500只,南江黄羊200只,小家禽万余只,禽蛋产量达145000kg 。该镇茶叶基地,中药材,干果基地基本形成,后劲足。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农业各具特色,优势明显。
社会文教
镇建有三江中学,现有教师50人,在校学生达1500人,周边地区适龄学生大部分在该校求学。该校师资力量雄厚,设施设备完善,教学质量高。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学生。三江共有11所小学,12所幼教,尤其三江中心小学校现有学生600人。该镇文化体育历史悠久,已连续举办14届篮球运动会,并于200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三江卫生院系一级甲等医院,院内科室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医护水平高,群众治病有根本保证。广播电视输送信息可靠,光缆覆盖率达95%以上,现已开通36套节目,邮电通讯事业发展快。程控电话达3000门,无线通讯用户2000余户。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20631
男
10777
女
9854
家庭户户数
5844
家庭户总人口(总)
20272
家庭户男
10468
家庭户女
9804
0-14岁(总)
4970
0-14岁男
2624
0-14岁女
2346
15-64岁(总)
14647
15-64岁男
7657
15-64岁女
6990
65岁及以上(总)
1014
65岁及以上男
496
65岁及以上女
51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9607
9、四川省井研县三江镇区位概况
该镇位于井研中南部,距离县城13公里、乐山市29公里、五通桥32公里,国道213、省道305公路在三江集镇交汇,茫溪河、月波河和木瓜

河绕镇而过。截止2003年底,该镇幅员面积31.4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5483亩(人均耕地面积0.93亩),荒坡地2940亩。其中田8020亩,土7463亩。
行政区划
三江镇下辖村:
三江村
乐元村
范家山村
金仓村
新华村
石庙村
石河村
新胜村
顺乡村
同意村
长山村
福泉村
月波村
尖山子村
天井村
解放村
基础设施
截止2003年底,该镇畅通的国省道与乡村道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电力、天燃气等为工农业提供了充足可靠的清洁能源;有线广播电视、通讯等宣传网络为政策、技术、信息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文化教育发展迅速,集镇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治安环境良好。
截止2003年底,该镇有林地3500亩,速生杨20万株,退耕还林1000亩,森林覆盖率37%。有小(二)型水库1座——同意水库,山坪塘87口,常年蓄水量达570万立方米。境内有丰富的页岩和岩盐等资源。全镇7个行政村,109个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6672人。劳动力达8713人,常年外出务工3900人。[5]
经济产业
该镇工业基础较好,截止2005年底,已初步形成盐化工、建材、纺织三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有三江桂祥化工有限公司、华象公司、西泉纺织有限公司、金龙纺织厂等4家。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0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0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57元。工业以化工、建材、轻纺、酿造等产业为主,境内盐岩、页岩、水、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丰富;观有建筑建材厂7个、绸厂3个、酒厂7个:农业除粮食作物外,以蚕、藕、柚、林竹为主的经济作物,以牛猪、小家禽为主的养殖业优势明显,初具产业规模。
社会事业
2007年11月,该镇解放村“留守儿童之家”里该村的40多名留守儿童邀请了该县宝五乡留守儿童之家的10多名留守儿童来到三江镇参观、联欢。让活泼开朗的孩子相互沟通。该镇政府也给留守儿童重新安置一个新家。[9]
旅游景点
该镇三江宋塔十分有名,位于井研县城南13公里处的三江镇东头小山丘上。塔为密檐式砖木结构,塔身为须弥座四方形,通高28米,共13层。塔底地边长5.8米,逐层递减,微向内收。底层内高4米,向上逐层递减。塔内梯道盘旋,可以至第10层。每层四面均有假窗,有一通光方孔,有斗拱装饰,所有青砖,形式多样:大砖长55厘米,宽45厘米;小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厚均为5.5厘米。转角并用圆砖与三角形砖,施工时每砌3层,用抓钉嵌扣,直至塔顶,因而具有较强的防震性能。整个建筑造型严谨、风格朴素、线条匀称,结构坚固,是井研县唯一的现存时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宗教建筑。
据《荣县志金石》第十四,有“雁塔题名”记载,其略云:开禧二年(1206年)知州袁桂立学馆,教授刘道成记,荣登进士第者一百五十五人等语。查证“开禧二年”为宋宁宗第三元之第二年。《荣县志》又无第二处古塔的记载,故如雁塔即为三江白塔。因而白塔至少在公元1206年以前即已存在。明成化、天启年间,曾经修整过两次。据三江街道居民黄树云回忆:塔前原有一道石碑,碑文后有“洪化年培修”5个字。“洪化”为吴三桂孙世所用的年号,公元1678--1681年(清朝康熙十七年到二十年间)。因此,此塔则在明清两代先后培修过3次。1986年,三江宋塔被乐山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
人口数据
2002年底该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
15602
男
7970
女
7632
家庭户户数
517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4284
家庭户男
7235
家庭户女
7049
0-14岁(总)
3057
0-14岁男
1629
0-14岁女
1428
15-64岁(总)
11132
15-64岁男
5667
15-64岁女
5465
65岁及以上(总)
1413
65岁及以上男
674
65岁及以上女
73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4994
[3]
10、湖南省汨罗市三江镇地理位置
三江镇位于汨罗东北部,地处岳阳县、平江县、汨罗三县(市)交界处,北靠岳阳县步仙乡,南与智峰、古仑、

八景3乡毗邻,东与平江岑川乡接界,西临大荆镇。境内有3条小江,一条由智丰乡发源,一条由平江岑川发源,一条由岳阳县境发源。3条小江于镇境石泉村汇入汨罗江,故称“三江口”。镇域清末隶大荆局,民国为4区荆浒乡,1949年隶汨罗江办事处,1950年为长新区洪源、三江乡,1956年撤区并乡为三江乡,1958年与大荆乡共建红星人民公社,后改三江公社;1961年缩小为三江公社。1984年社改乡,1995年设为建制镇。总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万亩,山林面积3.6万亩,共辖湘平、洪源、隘口、花桥、风形、官仲、落马、十全、金桥、齐心10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共3868户,农业人口14311人。
全镇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耕地以丘岗地(坡耕地) 面积最大,平均海拔73米,土壤肥沃以粘质、砂质为主,适宜种植水稻、西瓜、玉米、蔬菜、芝麻、花生、棉花、板栗、油茶等作物,其中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三江气候属亚热带气候,位于东部季风区,常年雨水均匀,夏季气温不超过39℃,冬季气温不低于零下4℃。
革命历史
三江是一个山区,也是汨罗有名的红色革命老区。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曾有184位烈士为国捐躯,从平江起义到上井冈山再到参加全国解放战争,都洒下了他们鲜红的热血,湘阴苏维埃第一任区委书记聂次荫英勇牺牲就是其中一个代表。烈士们的鲜血铸就了美好的新中国,革命先烈的后代----勤劳、质朴、热情好客的三江人民,他们正斗志昂扬地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区位优势
三江镇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集镇位于长岳公路与梅仁线交汇处,街道路面全部硬化,街道建设日新月异,个体工商经营十分红火,吸引了大批仁人志士前来投资兴业,已成为三县六乡物资集散中心。境内有梅仁线横贯东西,长岳公路纵贯南北,距107国道5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入口6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加之三条江水贯穿全境,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生活生产水电供应非常便捷。
特色农业
三江镇农业以种养、加工为主。在种植方面,除常规的水稻、玉米、西瓜等以外,最具特色的是板栗种植。板栗是一种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的果实。多年来,三江人民已熟练掌握了板栗从育苗、栽培、管理到收获等一整套科学技术,目前三江镇已造板栗林共5000多亩,开始挂果的板栗林面积达3000多亩。周边乡镇在三江的带动下,纷纷种植板栗,每年板栗收获季节,各地板栗商贩云集三江,据统计,2006年,三江镇共销售板栗2000多吨。虽然板栗销售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那仅仅是果实直接打入市场,没有好包装,没有深加工,加之板栗在常温下易变质,因此,三江板栗在储藏、深加工中蕴含巨大商机。在养殖方面,三江镇以生猪、鸡、鸭、鹅、牛、黑山羊为主,其中麻鸭养殖最有特色,三江镇水资源丰富,青山绿水,鱼、蚌繁多,因此形成了天然放养麻鸭的传统,今年,麻鸭放养近千万羽,麻鸭生长过程从不喂饲料,麻鸭全身都是宝,羽毛可以做羽绒服,肉营养价值极高,蛋加工成无铅皮蛋,更是受顾客的青睐。在加工方面,三江镇大米加工已成规模,全镇规模厂家近十家,年大米加工在十万吨以上。
特色加工
三江镇工业以加工为主,包括铸造、电子、造纸等产业。汨罗市兴盛铸造厂坐落在镇区西郊,以铸造加工为主,产品主要销往长沙、岳阳等地,今年新建厂房1000多平方米,年产值有望突破600万元。汨罗市永华电子厂坐落在镇区西街,集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主要从事手机免提系列、FM系列、头戴式的媒体系列、旅行充电器系列产品生产,现有员工100多人,主要产品销往美国、日本。三江福利造纸厂距镇区800多米,今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共投资近400万元,新添了生产设备,按省环保部门标准,安装了环保设备及在线监控,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预计今年九月份全面投产。
行政区划
三江镇下辖村:
湘平村
洪源村
隘口村
花桥村
风形村
官仲村
落马村
十全村
金桥村
齐心村
人口数据
三江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3375
男
7147
女
6228
家庭户户数
4105
家庭户总人口(总)
13372
家庭户男
7144
家庭户女
6228
0-14岁(总)
3096
0-14岁男
1664
0-14岁女
1432
15-64岁(总)
9216
15-64岁男
4948
15-64岁女
4268
65岁及以上(总)
1063
65岁及以上男
535
65岁及以上女
52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3197
[11]
11、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三江镇三江镇,位于回龙山麓之南,地势平坦、宽阔,恩阳、茶坝之水与巴河水交汇于此。辖区内建有四川省AA级三江水乡旅游区,川东北最大的码头三江码头,巴中市最大的水电站三江电站。据史载,早在雍、乾之世,内外客商在此休养生息,繁荣市场。三水上下商、货运之舟楫多皆停泊于此。成为巴州通往营山、南部等邻县之古驿道。物换星移,几经沧桑,数代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成后,农、工、商飞跃发展,20世纪80年代“高峡出平湖”,三江电站落成;2000年来,改革开放日新月异,三江撤乡建镇,场镇楼房栉比,店铺林立,街面阔整,公路通畅,水路通航达千里,跃身为巴中市蚕桑、蔬菜、水产之冠,旅游之胜地矣。节假日、逢场天,千帆齐扬,百舸争流,马达轰鸣,歌声嘹亮。日则天马行空,回龙起舞,木鱼声声惊卧虎;夜则双寨灯火,明月辉映,回星淡出,渔火点点缀三江,党委、政府民主治镇,惠农政策普济全民,大兴商贸,跳龙门,争上游,乐中兴镇。叹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
三江镇位于巴州区东部,距巴中城区24公里,是旅游观光生态优美城镇,境内群峰林立,岗峦重迭,河川交错,四季分明,全年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水资源丰富,镇因水活,水随镇山转,水上交通便捷,极富人文特色和文化熏陶的旅游资源。
该镇辖12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和1个社区居委会,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00人),镇域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7公顷。2005年三江镇全年实现GDP83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元。 投资环境 近年来,三江镇本着“小城镇,大战略”的思路,按照新的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编制三江发展规划,加大了三江小城镇软硬件建设。现已拥有自来水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基站,已实现光缆传输,程控交换,国际国内直拨,装机近1000门,实现了村通工程,共计投资330万元改造了6.8公里独三公路,投资100万元建成了三江车站,投资120万元建成了三江政府办公大楼,投资200万元建成了综合贸易市场。境内设有初级中学一所,中心小学校1所,村小学校10所,幼儿园1所,国土、城建、民政、信用社、保险等行政、事业单位机构18个,建立了招商引资优质服务体系,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设置了三江镇小城镇管理办公室。对集镇街道、路面实施了砼化改造和环卫、绿化、亮化等市政工程建设,进一步了道路、供水、排污、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光纤等设施;增强了城镇服务功能,初步建立和探索了镇、村、社区服务体系,全力维护三江城镇卫生、市场、治安秩序,优化城镇环境,促进城镇化进程,积极营造舒适、安全、文明、美观的旅游休闲、投资发展的新环境。
12、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1987年置三江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29公里。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1.2万。罗(牛山)文(昌)公路、罗(牛山)罗(豆)公路在此交会。辖三江、江源、眼镜塘、苏寻三、上云、茄南、茄丙、道学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具修造、制炼香茅油、烧石灰等。农业主产水稻。沿海村庄以渔业及手工业为主。打刻石碑较为出名。